小学数学自学能力有哪些提高方法

庄宇 224分享

  学生自学能力是指学生个体为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自主学习,并为达到确定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的主观条件。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学信心

  首先,应该改变老师“教”的观念,由于我国很多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老师在课堂中基本都是在自己讲,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掌握知识,还会减少学生的自主参与机会,培养了其惰性,并降低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只教会了学生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中培养自学能力,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习效果才会显著。

  其次,就是转变以往学生“学”的观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受学生自身思想的影响。想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只靠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样重视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只有学生主动要想、想学的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中要让学生自主讨论、勇敢质疑,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营造自学氛围,寻求自学乐趣

  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想要将学生的恰能激发出来,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中面对每一位学生,老师可以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假设,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将数学题放入故事中来讲,就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再次,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拟定教学情境。建立自主学习情境可以选择问题情境、矛盾情境、竞赛情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效果会更加突出。

  3.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时,就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实现高效课堂。老师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让学生进行展示,并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而,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例如介绍一些历史上刻苦学习的伟人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自主学习意志,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深入教育。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将来立足社会的必备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起的良好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树立学生的自学的信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有了信心才能使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大胆的走下去。

  二、营造自学氛围,寻求自学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学习,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就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容易混淆,教学时,我让学生先预习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组成与球阀,然后我在选两个数、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不同,然后师生共同编成顺口溜:最大公约乘左边,最小公倍乘半圆;最大公约都能除,最小公倍真特殊;两个能除一直除,不能除的移下步;最后的商必须两两都是互质数。

  又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利用学校自制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做法为: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条荒草丛生的大路上,被酷热的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的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捧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八戒吃,我吃”八戒一听,急了:“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最少,你吃得最多。”话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儿童天性喜欢听故事,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争论吸引住了,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问题的悬念,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知开拓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营造了良好的自学氛围。

  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特点和难易程度,采取生动有趣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易懂易学,有感兴趣。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知道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去自学完成,这里还要考虑到学习效率的问题。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完成:

  1、学生一看就会的内容应让学生自学。如北师大版三年级分一分(一),分数的读法,分数各部分名称,以及小知识,让学生看看书,读一读就会了,像这样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学。

  2、学生学习的内容只是对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化,这样的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如我们教了分数的通分,教了同分母分数加法,接下去学简单的异分母加法,像这样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一般也能学会,应鼓励学生去自学。

  3、收集资料,简单的调查,整理归纳等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如人教版第十二册,有调查学校每个班男女生人数,并制成统计表的内容。像这样的内容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调查,收集资料,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内容,鼓励学生去自学,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讲授合适的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都是未知的数学知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大幅度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在这里,我简单谈一谈我的两点经验:一是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的解决所有问题,而预习则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小学数学的预习,我主要强调四个字,即“读、思、记、练”,读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的阅读学习内容;思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认真思考、深入分析;记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针对不懂之处进行标识、标记;练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自我检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二是要重视课内学习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学习基础上才能培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时有意识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演示数学学习规律,传授解题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思路。

    73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