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已经不再是学校教学的专属内容,而是逐渐成为全社会都在进行的一项活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科学、高效的自学能力能够让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而毫无章法的学习自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都应该大力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学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了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剔除了“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真正将“减负”要求落到实处,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推进。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让学生完全独立的学习数学内容,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学习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遇许多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教师要看准合理时机对学生帮助、指导,这样一来,师生关系自然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相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自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很多时候学生都需要在脱离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自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自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所偏颇,学生之间自然会讨论、争辩,能够有效的浮躁课堂氛围,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心理学上来说,学习者的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完成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要从心理上去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热情,也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达到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的过程,具体到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纪正是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探索欲望重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现阶段特点的数学悬念,引导学生去自主擦索、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要求。事实证明,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比单纯的理论学习要有效的多,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可以主动的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条件下只能依靠自己才能解决问题,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的放任学生去完全的自主学习,而是适时恰当的进行指导,对一些自主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应当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夸奖,让他们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利于后续教学阶段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

  学习自信心是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某项学习活动的信任程度的一种心理特征,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对自身学习能够的肯定和尊重,强大的学习自信心能够让学习者在面临高难度的数学试题时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自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许多的数学学习困难,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学习信心,才能让学习者有勇气面对学习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一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学对于学生本人的重要意义,虽然在自学的初始阶段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自学经验的积极,学生的自学能力会不断得以提升,一量掌握了自学方法,学生就可以自己探索丰富的数学世界,独立的获取数学知识。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年纪较小,很难持久性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虽然学习热情较高,但往往不能长久坚持。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讲授合适的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都是未知的数学知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大幅度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在这里,我简单谈一谈我的两点经验:一是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自主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的解决所有问题,而预习则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小学数学的预习,我主要强调四个字,即“读、思、记、练”,读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的阅读学习内容;思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认真思考、深入分析;记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针对不懂之处进行标识、标记;练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自我检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二是要重视课内学习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学习基础上才能培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时有意识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演示数学学习规律,传授解题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思路。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一、做好自学的引导工作

  比如在教学巧求周长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谈谈对于周长的初步认识。教师在导出课题“巧求周长”后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谈谈对这个课题的认识。”“今天就是研究用巧妙的方法来求出一个图形的周长。”接着老师又追问“那你是怎样理解‘周长’这两个字?“围成这个图形一周的长。”这时老师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的图形并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在学生饶有兴趣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已经能从主观上对周长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这时再依次展示日常图形和一些特殊图形让学生上来画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周长,告诉他们一些数据让学生自已去求它们的周长。在自学中,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在课本上标记知识要点,领会主题思想和作者创作意图,分哪些段落,记哪些笔记,记哪些知识要领,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结论“怎么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一边让同学们自学,一边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与长方形、正方形等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运用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如何计算?不断启发和开拓学生自学。同时,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引入法、实践引入法等方法,通过大量的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自学的效果。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二、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指导

  自学既可以是一个学生单独进行自学,也可以探索以兴趣小组等方式进行合作自学,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鉴于学生放学后在家独自学习的特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创设合作的机会,推动学生开展相互性的自学。如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多个合作小组,既可以组成“四人小组”,也可建立若干个“六人或七人小组”,以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通过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团结互助、互帮互促、共同提高的热烈氛围,学生在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中提高学习的效果。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积极开展自学督导

  学生在自学中,往往是走马观花,拿起课本一阅而过,搞不懂弄不透,只是为了自学而自学,达不到自学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随机开展一些自学情况的督导,在提醒学生自学不到位的同时,也可以教学生自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可以采取追问法,在讲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在正常的课本授课后,不是随机结束、布置作业,而是追问几个相关问题,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要突出高和底?三角形是不是都能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交流。还可以采取在疑难地方提问,在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想答而答不出题目时,通过教师的一句提示性语言,往往能使学生产生眼前猛然一亮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对本堂课的自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做好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自己揭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创造学法,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开掘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发展持续学力,并达到会学的目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 “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总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获得成就感。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比如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挖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评价,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的评价。实际教学中,我们由于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认知目标不强求划一,学生的自我评价得到一种成功的满足,这就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最优发展。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五、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难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由于一个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

    73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