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数学学习,小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十分重视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解决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的联结点与突破口。自学能力是其它各种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它将为以后的创造发明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成为知识大厦赖以支撑的栋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制宜。

  首先,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前儿童的智力获得50%,5岁到8岁又获得30%,还有20%则在8岁到20岁获得。九年义务教育期内,正是儿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是:○1观察的自觉性和精确性日益提高。○2意义记忆和词的抽象识记日益发展。○3抽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在发展。○4意识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所提高。○5自我意识增强,理想开始确立。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切莫坐失良机。

  其次,教师要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窄,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教育的方式、手段各异,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教师要对其身心发展的状况进行调研与剖析,这样可使自学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教师要依据小学生能力的差异,学习成绩的优劣,因材施教。差别总是存在的,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学情调查,要"解剖麻雀",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时建立卡片挡案。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而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学习情绪。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其思想的支配。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势必受其思想的左右。因此,教师欲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必须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祖国昌盛、民族振兴而学习。同时要提高小学生对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思想是内因,教师的教学与培养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这样可使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情绪,对学习有一个持久而浓厚的兴趣,为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三)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学知识、技能为新课作准备的自学活动,是自学求知,主动探索的重要步骤,其目的在于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创造条件,可见预习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这个要求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印发提纲。这种提纲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图表式的。预习方法或浏览探讨;或个别钻研;或小组讨论。

  复习,是指每讲完、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的复习。"温故而知新",揭示了复习的意义与作用,复习能对老师所授的内容起到消化的作用。

  预习、复习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可以放手不管2,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离学生左右,有错即纠,有漏即补,有疑释疑,有难解难。这样可保证学生自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学生自学的科学性、思维性,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教给小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大脑对书本知识进行有效加工的过程,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习中具体运用,这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已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任何课程"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一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杂的学习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及授之渔。达尔文说得好:"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给小学生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这如同交给小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包括:纯正的学习动机、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信心、顽强的学习意志、勤奋的学习精神、谦虚的学习态度等等。人们对这些非智力因素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这里我把它们综合在一起作一个比喻,如果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生遨游知识海洋,到达美好彼岸的聪明才智之舟,那么这些非智力因素就是舟之舵、舟之帆、舟之浆。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力水平分阶段向其提出合理的自学要求。

  (1)自学要求要明确。在新课改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自学似乎成了一个比较时髦的环节,但大多只流于形式,不能达到自学的正确效果。所以,布置自学作业时要让学生知道自学后究竟要明白些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预习“圆柱体积计算”时,除了让学生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外,还要让学生探究公式是如何得到的,以及如何运用体积公式。我想学生只有清楚了通过自学自己要掌握哪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他们才能有兴趣。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自学内容要多样。自学能力的培养除了体现在新知的学习上,更多的体现在旧知的整理复习上。例如学完一章节后,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旧知进行整理复习。学生通过对旧知的梳理,可以自己先查漏补缺,解决自己以前知识上的遗漏。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本章节简单的网络图和表格,让学生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又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好处,提高了学生自学的信心,从而提高了自学兴趣。

  (3)自学层次要有度。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对学生自学要求也要随之改变,要逐渐从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转变为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例如我在上圆的认识那一节知识时,就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自己观察圆,自己小组提问,自己解决。上课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就提出问题:“圆和以前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自己观察发现圆是曲面图形,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小组会想,把圆对折会发现什么?结果发现折痕交于一点,得到了圆心。有些小组甚至会更深一步想:量量这些折痕,会发现什么?结果发现长度相等,得到了直径。这样,学生解决了很多圆的认识中他们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自己动手、自己解决,印象深刻,比教师教授更能让他们接受,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以锻炼。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训练了学生小组自学时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有的放矢,合理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计算、概念、解决问题类。在不同自学内容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教师应注意对不同的自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这样能够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1)计算类知识自学。计算类知识很大部分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后续学习,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可以自己发现和重新建构知识,比较适合大部分学生独立自学。如在教学分数的简便算法时,让学生通过与以前整数简便算法的比较、迁移,就可学会分数的简便算法,促进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这类知识不仅适合大部分学生课堂上自学,也适合大部分学生提前课外自学,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

  (2)概念类知识自学。概念类知识最开始的基本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推导、理解,所以在自学这类型内容时,一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与教师教学辅导相结合(不太适合大部分学生在课外自学)。如在讲解圆柱有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先举出实物让学生分小组去观察、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理解的概念;再在学生结合实物自学的基础上,去看教材,理解教材,从而自己获得知识。如果就放手让学生直接在课外自学概念,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深刻理解概念,不利于学生自学概念类知识能力的发展。

  (3)解决问题类知识自学。这类知识很大部分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要求较高。所以,这类知识不太适合大部分学生独立自学,比较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集体自学的力量,通过与以前的知识比较来解决新问题。所以,学生在自学解决问题类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小组从情景中得到有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一起想想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与以前的知识比较有什么联系,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旧知来解决新问题,从而通过学生集体自学掌握这类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集体中自学,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对这类知识的自学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学生自学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存在着较大的强弱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1)成绩优秀,思维敏捷的学生。这类学生,他们能很快完成教师规定的各项内容,并能准确解决问题,自学能力经过培养后会发展较快。所以,在课堂上自学时应充分利用他们思维清晰、敏捷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其他同学自学,一起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课外要有意识地鼓励这类学生自学课外较难的参考书籍,做课外有深度的练习题,提高自学能力。

  (2)思路较清晰,能力一般的学生。这类学生处于中等水平,一般的知识没有问题,在拔高上还有所欠缺。这类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教师应多加强指导检查,让这类学生理清自学思路,找准自学方法,多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交流,多给机会来汇报自学结果,增强自学的信心与能力。教师在课外要多肯定这类学生,让他们多与能力强的学生一起讨论、自学,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学能力。

  (3)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自学有很大困难,也缺乏自信心。可能有教师认为这类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都不能完全吸收,如何培养其自学能力?其实就是因为课堂知识他们不能完全吸收,那么下课后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自学来弥补教师课堂上讲过的自己没接受或忘了的知识。

    73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