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如何优化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庄宇 224分享

  小学数学作业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有效的数学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又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

  一、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只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做”变成“爱做”,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设计“小数加减法”题目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自己去交钱、找钱。这样使原来枯燥、乏味的计算现象,变成具有趣味的游戏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为学生学习效率或者是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切实的感受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练习。作业题型要贴近生活,让作业都成为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的生成点。

  二、设计操作性的作业,开阔学生的思维

  操作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能调动各种感官配合工作,有效地刺激大脑眼层,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学活知识。

  我们应经常布置操作性的作业,让小朋友们动动手,动动脑,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后,我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找出这些图形并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拼出你喜欢的图形,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你拼的是什么?你用了几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然后互相欣赏。学生有的拼了一只鸡,有的拼了一只蝴蝶,还有的拼了一张脸,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性作业还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 ,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既贴进学生的生活,学生在作业计、搜集信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分层次布置作业,调动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来看,优秀的学生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并觉得是一件极为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学困生却经常拖欠老师的作业,应该说他们不是不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完成。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这些都说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尝试性作业的有效布置

  一、定位作业目标,发挥作业功效

  1.作业目标的发展性。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作为解决其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作业目标的多元化。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

  二、布置个性化作业

  1.作业内容丰富,体现整合性。

  ①口头作业。在低年级可以布置此类作业。

  ②书面作业。数学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有其科学的规律,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练习也是无可厚非的。

  ③实践作业。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应该减少学生知识性作业的数量,优化其质量,增加实践性作业,加强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作业回归生活世界。

  ④主题作业。这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体现层次性。

  ①自主作业。建立民主氛围,实行自主作业。《纲要》指出:“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师生之间创造的这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挥。实行自主作业就是把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②弹性作业。就是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先向全班学生提出一种共同的最低层次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个基本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无论在作业的数量、难度,还是在完成时间等方面都允许他们有一定的弹性。弹性作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难度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它实质上是一种自主性的开放性和作业体系。

  ③个别作业。所谓个别作业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所布置的不同的作业,可以针对学生的优点来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缺点来进行。

  ④小课题作业。据教育权威部门调查:我国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布置小课题作业,可以使学生经历一种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个性也能从中得到适当发展。

  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要求学生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工作完成这一作业,这就是长作业。它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这种作业的布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个体素质。

    73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