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案最新

小黄 1172分享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案最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案最新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能力目标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重、难点)

情感目标

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板书设计

诫子书

可取之处

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还缺乏自己的方法,所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译、断句时深入浅出,掌握一字一词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所以教学时以词汇为中心来组织文言文的教与学。词义讲析得好,断句、翻译等任务进行得较为顺利。

不足之处

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启发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引导作用,防止了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

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强调教师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来讲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教师形成一种千篇一律的讲课模式,整个的课堂过程就是背景介绍、作者介绍、分段、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等几步。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将一篇生动完整的课文变得支离破碎,许多学生表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法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优质分组,在分组之后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进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曹操的《观沧海》、王湾和《次北固山下》时,笔者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要求他们之间相互讨论,要求每组都要发言。教师在学生讨论的间隙要参与到他们中间,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避免使讨论流于形式。

2情境教学法

它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表现在:首先强调要注重情感教育;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较后强调师生的情感应互相交融于作品中,形成主客观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与审美情操的提升,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比较传统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讲,由于时代的变迁,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父与子之间的情感是亘古不变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回忆自己同父亲之间的感情,或者通过观看一些视频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情感。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实是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种是正确处理好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关系。现代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较大的区别就是:教法与学法的相统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先生说的"教"是学习前提,"不教"是学习目的;要想达到"不需要教",必须先教。教的过程既是讲授知识的过程又是传授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对学习方法的讲解。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统一起来的较终目的是达到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它将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种是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唯物史观认为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合理的基础上产生并排弃了其不合理之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并在此前的教育教学基础上逐步丰富和完善的。

作者:陆云涛薄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杨集镇初级中学

    223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