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宇杏0分享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欢迎阅读!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1

“鸟巢”“水立方”等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标志性体育场馆陆续“超级变身”,满足冬奥会赛事的需求,重新焕发光彩。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所在的首钢园区短短两年内实现“完美转身”:炼铁原料区变成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改造成国家冬季运动队场地;金安桥片区则化身为“科幻之城”。

在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建设中,建设方对雪道设计、山地建筑优化选址,大量减少了树木移伐和土方开挖回填量,这不但减弱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简约”“绿色”的办奥理念巧妙地落地开花,成为现实。

在全球新冠疫情仍有反弹的严峻形势下,“安全办奥”成为筹备工作的艰巨挑战。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还协同国家卫健委等组建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共同推进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

防疫措施“一馆一策、一场一策”精细化落地、AI机器人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场馆消杀、多语种机器人代替嘉宾颁奖、创可贴体温计实时检测体温变化……无数细节既体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周密细致,也体现了人性关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一版正式发布,这本“参会说明书”详尽、细致,将为所有参赛运动员和冬奥会相关人员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浓郁的“中国元素”在北京冬奥上将熠熠生辉。冬奥会火种灯设计借鉴吸收了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火种台的创意灵感源自传统青铜尊;冬奥奖牌采用中国古代同心圆形象,蕴含了“天地和·人心同”的深刻内涵。

北京冬奥组委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启动“冬奥大脑”,实时统筹场馆联络、餐饮服务、医疗防疫、交通运行、天气情况等几乎所有信息,为参赛各方提供强大保障。媒体工作人员还可以依托VR、AR、5G云转播技术,给全球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北京冬奥会注定是一场非常精彩的盛会。

“一起向未来”,冬奥会的口号凝结着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的希冀。北京准备好了,中国也准备好了!在冬奥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期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参与筹备的工作人员、参与报道的各国记者,都能共同携手,心怀暖意,驱散严寒,向着美好未来前进。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2

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为期9天的冬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我国代表团斩获了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

在开幕式现场,我校226名师生组成的演出人员、参赛代表团助理与观礼团队,圆满完成任务。

来自冬奥开幕式《致敬人民》节目中的4名轮滑演员,再次参与到冬残奥闭幕式的表演任务当中,他们在运动员入场式环节和尾声环节扮演冬残奥吉祥物雪容融。

在代表团旗帜入场环节,我校64名演员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组成的标兵方阵形成了运动员入场的通道,在道路的两边以最热情的方式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入场,为他们的成功和喜悦欢呼,为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雀跃。来自我校的9名演员担任了匈牙利、克罗地亚、捷克、以色列、斯洛伐克、智利、丹麦、波黑、奥地利等9个国家的旗帜标兵,陪同各国代表团运动员旗手一同入场。

在尾声环节,随着奥运圣火缓缓熄灭,美好的记忆永存于黑胶唱片之上。我校38名体育舞蹈演员从四个入场口向鸟巢舞台中心汇聚,男女演员们分别身穿燕尾服和红色的长裙,随着圆舞曲音乐旋转舞蹈。随后我校8名霹雳舞演员与19名艺术体操演员共同奔向鸟巢中央进行返场表演,在北京冬奥之旅的最后一幕,她们用轻快的舞步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的阳光活力,庆祝冬残奥会的圆满落幕。

志愿者的身影从未缺席,现场还有来自张家口与延庆赛区的41名参赛代表团助理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代领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法国、巴西等18个外国运动员团队,再次相聚鸟巢,共唱冰雪志愿颂歌,坚守好冰雪之约的最后一班岗。

我校来自国家体育馆的32名志愿者,受邀作为观众前往鸟巢现场观礼,见证“在温暖中永恒”的精彩绽放,共享这一冰雪盛会。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盛会闭会,未来已来。“双奥之城”不负期待,用精彩答卷点燃了舞动冰雪的激情,成功谱写了精彩、非凡、卓越的奥林匹克新篇章,镌刻下这个冬天的美好记忆,照亮了砥砺前行的征程。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北体学子护航冬奥,不负使命,我们亲身探寻这场冰雪盛会的魅力,我们在这里传递国家名片,自发表达、自信展示血液里的中国文化基因;我们在这里施展才华、绽放自我,尽展北体青年的朝气与活力;我们在这里收获与成长,已然成为北京冬奥中国故事里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不说再见,让我们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再道一声“你好,双奥之城”,迎春光共赴美好征程!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3

北京冬奥组委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13日在主媒体中心举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圆满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中国承诺,留下丰厚的冬残奥遗产,促进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

本届冬残奥会是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其中女性运动员人数创造了历史新高。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生动诠释了残奥运动的激情与希望。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所有大项的比赛,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创造了历史。

克服新冠疫情等风险挑战,中国向全世界呈现了冬残奥会的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冬残奥会使用5个竞赛场馆和23个主要非竞赛场馆,都是沿用冬奥会的场馆。这些场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过程中,也都充分考虑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冬残奥会继续使用的场馆,更加注重无障碍环境建设,认真落实无障碍指南的规范标准。

在服务保障方面,本届冬残奥会参赛运动员以肢体残疾和视力障碍为主,充分考虑这些运动员的特点,努力从抵离、住宿、餐饮、交通、医疗等方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服务。

自2月23日冬残奥村预开村以来,医疗团队一共接诊了上千人次冬残奥伤病员,其中伤病运动员多达100余人次,累计转诊到定点医院救治也达到了100余人次。在冬残奥会期间,安排了50余人参与假肢、矫形器和轮椅维修的相关服务工作,累计提供了300多人次的各类服务。

在赛事运行方面,冬残奥会竞赛项目场地根据残奥运动员特点和竞赛规则也都做了相应转换和调整,这些都通过了国际冬季残奥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认证,竞赛器材按照冬残奥的标准进行配备。

张建东说:“无论是参赛运动员、随队官员,还是国际残奥委会的大家庭成员,都对北京冬残奥会的场馆设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疫情防控等给予高度评价,特别对场馆无障碍设施和赛区无障碍环境也都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真正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在冬残奥会筹办带动下,中国持续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定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无障碍环境均得到大幅提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4

这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闪耀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命之光,传递着团结与友谊的希望火种,在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在以“勇气、决心、激励、平等”为核心的残奥运动价值观感召下,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6个大项、78个小项的角逐。赛场上,他们用一次次艰难的跳跃、一次次激情的冲刺,挥写着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生命奇迹。当两臂空荡的孙鸿胜冲下高山,当无法行走的闫卓稳稳将冰壶推入圆心,当第六次参赛的加拿大老将布赖恩·麦基弗夺得个人生涯第16块冬残奥会金牌,他们的精彩表现,早已超越比赛本身,赢得了世人的喝彩与尊重。

成功的盛会,来自精彩的赛事,也得益于东道主的周到服务和有力保障。从夏残奥会到冬残奥会,14年间,北京的无障碍水平显著提升,助残理念深入人心,“双奥之城”以更便捷、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风貌迎接八方来客。赛场内外,专业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温暖高效的服务以及安全可靠的防疫举措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在新冠疫情延宕反复、体育赛事饱受冲击的背景下,北京冬残奥会在疫情防控方面作出了积极示范。中国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残奥委会等各方通力合作,交出了一份组织办赛的精彩答卷。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所言,北京冬残奥会将把冬残奥会提升到新高度。

北京冬残奥会是运动员竞技的赛场,也是展现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窗口。这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从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首次亮相冬残奥会,到2018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再到北京冬残奥会位列金牌和奖牌榜榜首,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残疾人冬季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奥运赛场成绩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回首过往,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残疾人体育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中国将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残疾人事业共同发展。

从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到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幕,北京和张家口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世界对“更团结”的渴望和“一起向未来”的信念,奏响了和平、友爱、进步的时代乐章。让奥林匹克之光温暖世界、照亮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5

从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冬残奥会开幕式,一直到3月13日晚的冬残奥会闭幕式,一朵雪花,四个仪式,贯穿始终,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奥运故事,也向全世界传递着信心、友爱和希望。

这无疑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届冬残奥会。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极大地打乱,人们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做到周密的保障,才有可能在北京团聚、在赛场相遇。尤其是对于残疾人运动员而言,这殊为不易。

在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有这样感人的一幕:当《You Raise Me Up》熟悉的旋律响起,200个演员用手语表演,全场开启了合唱,当所有人聚拢,场地中央出现了一个笑脸,当中写下一个大大的“LOVE”。

在旋律中,在画面里,这动人的一幕让人们感受到一股巨大的托举力量扑面而来。而这些,也无疑是对当今世界最好的寄语:我们需要信心、友爱和希望,全人类需要携手并肩、风雨同行和彼此鼓舞。

而在此次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员用手语“唱”出心底的国歌,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一幕幕动人的细节,都曾在互联网上刷屏,共同成为本届冬残奥会的温暖记忆。

冬残奥会从来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因为运动员身体的特殊状况,冬残奥会最大的“看点”未必是比赛的激烈,更多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把冬残奥会每一位运动员的生平摊开,都是一段破茧成蝶的故事,他们冰雪赛场上的每分每秒,几乎都是在创造生命的奇迹。

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挡运动员们挑战生命的高度、传递友谊的渴望。在当下的语境里,这种精神感染力格外值得全人类珍视。

我们不会忘记这样的瞬间:3月9日,在冰球赛场中国队战胜捷克队后,中国队球员安慰捷克球员,为其送上拥抱和安慰;斩获2金3银的张梦秋,换不同的造型登上领奖台,展现了非凡的阳光与自信;因在训练中受伤,加拿大运动员弗雷德里克·特吉恩提前告别比赛,雪容融特地去看望她,用萌萌的造型治愈创伤……

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都在传递信心、友爱和希望。整个冬残奥会期间,人们都沉浸在一种温暖的情境里。各国运动员彼此欣赏、相互勉励,这种柔软的力量,也借助着镜头与屏幕,抚慰着全世界。

除了赛场本身,冬残奥会的各项保障措施,也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自动门、无障碍坐席、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低位自动贩卖机……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改造,几乎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这既是对运动员的尊重,也是对全世界的一次“意识唤醒”,让所有人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表达,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

“这里的工作达到了我们希望的一切。”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如此评价北京冬残奥会。站在更高的层面看,这种“完美”不只是赛事本身的,也是人类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把最坚韧、最善良、最温柔的一面展示给彼此,去实现最本质意义上的人类团结。

3月13日晚,在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北京冬奥时间也就此截止。但微火不微,永恒绵长,此次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记录了人类在一个特殊情境下的彼此奔赴,也必将长久地鼓舞我们,用信心和勇气去开创一个更加团结美好的人类未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10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精选10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七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观后感5篇范文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范文10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有感10篇精选

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有感范文10篇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最新10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7篇)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十篇(精选)

    34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