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感悟(10篇)

和杰0分享

回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感受直击心灵的精神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感悟(10篇),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感悟(10篇)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1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2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3

刚开始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我们可真谓是三把钥匙挂胸膛——开心开心真开心啊!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同学们一路上就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一直听闻周氏家族的子孙个个业绩辉煌,但一直都没能见到过真人,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嘛!我的一颗好奇心让我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不过一会儿,报告厅到了,大屏幕上“国际航天航空专家美国前中国区大使周嗣良博士航天科普演讲”这几个大字就映入眼帘。可我放眼望去,却没有看到周爷爷的身影。找好位子坐好之后,我们焦急地等待着,不时地向门口张望。一分钟,两分钟……约摸十分钟过去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在众人的簇拥下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他缓缓地走上主席台深情地做着自我介绍。

原来周爷爷的曾祖父就是曾担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的周馥,祖父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周爷爷出生在天津,1956年开始在香港读中学。1963年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读。周爷爷告诉我们在那里一到五年级的小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太空营活动,以提高儿童对航天知识的兴趣。1967年,周爷爷大学毕业,又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真让人敬佩!

“您知道为什么宇航员一次不能多上几个吗?”“因为人类离开地球就失去了引力,到太空上去对身体多少是有伤害的。比如钙质会流失,虽然我们有锻炼肌肉之类的,但还是不行,有的人从太空回来连路都走不了。”

“您知道在未来10年之内我们国家能否建一个太空空间站呢?”“关于这个问题嘛,美国是有经验的,如果他们愿意分享,那么是不需要10年时间的。”

……

面对一个个小航天迷的提问,周爷爷都一一详细地做了解答,我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腾飞的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人们的希望,飞向蓝天,飞向宇宙,去探索无穷无尽的奥秘!周爷爷的一席话让我们对未知的航天领域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激励着我们努力为梦想去拼搏。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4

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的“无缝衔接”,首先是作为对于宇航员的人性关怀和神舟飞船的保护。

这不仅仅是宇宙飞船的更替,也让一批宇航员执行完该阶段任务可以进行休息并更换新一批的宇航员去执行新的任务,以此保持的状态来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可以更高效的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这也是我国对航天领域进一步开拓的表现,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正在蓬勃发展,我们要抓紧时间全面建造我们的空间站,打破外国对我们的技术限制,我国依靠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地位上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我们更加不能停下脚步。最后,这也是在告诉世界,中国航天的征程并不会止步于此,“高擎红旗展国威,伴星环顾千里短”,我们要大步向前!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5

老师让我们看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发射,我们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的`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当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员飞上太空与天宫一号连接,它点火时发出的火太大了,我心里暗想它会不会引起火灾呀?

随着神舟十三号成功飞上蓝天,我心中的疑团也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接着火箭上的两个小火箭落了下来,紧接着是外壳和一个副的推进器也落了下来,终于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落了下来,太阳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号终于进入了预定的轨道,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学都在欢呼,因为这是中国对宇宙探索迈出的新一步,是中国对宇宙奥秘探索的又一个起点。

此时此刻,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理想——当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6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即将起飞。这件事,让每个同学心血膨湃。我们都在课桌前坐好,伸长着勃子,瞅着那讲台前大大的投影机,希望看到令人振奋的那一刻!

9时22分,“滴答,滴答”秒针在钟上划动着;“10、9、8……3,2,1,发射!”随着火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火箭笔直地射向天空,瞬间就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哪,太好了!成功了!”我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投影机,嘴里却不禁欢呼起来。“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来自祖国的自豪。

愿神舟十二号成功飞回祖国,愿航天员叔叔平安归来!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7

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开始发射,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了此次直播活动。

画面出现了三名宇航员在返回舱里,他们还在镜头前做手势,有趣极了!随着倒数开始“5、4、3、2、1,开始发射!”,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我看着火箭升空,心里暗暗念叨:加油!我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8

周五班会课上,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号在遥远的外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三名宇航员为我们做的“太空授课”……

授课中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了几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太空中专用的质量测量仪是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制造的。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在质量测量仪中,设置一个弹簧凸轮机构,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另外再设置一个能够测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根据这个定律,宇航员可以在失重情况下测出物体的重量。

然后,王亚平老师把一个小球用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当亚平老师给小球一个推力时,小球竟然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王亚平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给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小球一个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会围绕摆轴做圆周运动了。但是在地面上,我们要给小球一个足够大的初速度,才能够实现。”

之后王亚平老师又做了陀螺试验,告诉我们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转时,具有很好的定轴性,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样适用。所以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仪器,用来测量航天器的姿态和轨道。

最精彩的要说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了:王亚平老师使用一个金属圈和一个水袋,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再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这时在金属圈上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状态下,普通水也能够形成漂亮的水膜,这在地面上可是很难实现的。随后王亚平老师轻轻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变厚,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水膜竟然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变成了大水球,而且没有破裂。当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实验,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知识,也告诉我们外太空还有太多奥秘没有被人类所攻克,这次太空授课,也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们对无尽的太空的兴趣。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9

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教室的电视机旁,我和同学们一起激动地观看这次太空授课直播,看见亚平老师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太奇妙,太漂亮了。在教室里,每当主讲航天员王亚平完成一个实验演示,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发出“哇”的惊喜声,并伴以热烈的掌声。

虽然在小学二年级在语文课本里,我读过一篇《到太空去》的课文,课文里也介绍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内容太过简单,不能满足我对太空的好奇心。今天的太空授课直播正是一个学习航天科学知识的好机会。我认真的听着讲课,在惊喜连绵中,让我进一步放飞科学梦想。

这次授课是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之后的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号是在前不久刚刚发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一页。二十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舱外活动,从单个飞船飞行到两飞行器对接组合飞行,从实验性飞行到应用性飞行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突破,都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无限美好的希望。而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了“应用性”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

虽然太空授课在美国早就已经开展了,但是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这次授课,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进科学的热情。

作为学生,我们要如何看待这次的“太空授课”呢?我认为,要立足于现在,也要展望未来。我们要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中,找到了需要借鉴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梦想的不易,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将进一步领悟它的真谛,转而为己用,去追逐未来,去实现梦想。梦想是生活的航标,我们在生活中追云逐月了好久,把美好与希望寄托给了梦想。要有梦想,要爱学习,要有毅力,要敢于拼搏。

云海中升起朝阳,恰似人生需要梦想点亮,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10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感悟(10篇)相关文章:

2022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观后感感悟(七篇)最新

2022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感受和收获(10篇)

2022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感受(七篇)最新

2022共青团看大思政课观后感大全7篇

2022同上一堂国家安全课直播观后感最新5篇

中国航天日航天点亮梦想心得及感悟(最新5篇)范文

2022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及启示

2022辽宁高校思政课观后感心得最新

2022河南思政第一课观后感10篇

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启迪(通用10篇)精选

    35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