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

燕玲1149分享

大家知道吗?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首批12集节目于3月30日起,,让我们一起观看,学习更多关于美术的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6篇,以供大家参考!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一)

3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启播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并与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等嘉宾共同为节目启播。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聚焦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深入提炼作品中的文化标识、审美价值、时代意义,以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助力艺术表达,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中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创作推出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等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总台持续推动“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深化“5G+4K/8K+AI”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成果。《美术里的中国》是影像化、数字化的美术馆,通过它让优秀的美术作品亲近更广大的受众,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艺术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宝藏于中国美术馆的经典之作和当代中国美术家新的创造,在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中讲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节目利用最新视听技术手段,使静态的图像活起来,使美术作品在科技、数字化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展现了历史文化之美、红色文化之美、社会主义建设之美、改革创新之美、民族伟大复兴逐梦之美。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以及著名画家范扬、李燕、方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据介绍,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首批12集节目将于3月30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首播,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二)

美术,点亮了我的人生精华,让我的童年是一幅七彩美丽的画。

从小时候,我便开始学画画,但开头好像被遗忘了,我现在还至身于过程中。当我打开记忆的心扉,犹新的是那两件事,回忆起来,还满有趣的。

那次,我的神经一个跳动,忽然想画个老鹰,作为一个实践主义者,我奋笔便画。脑海中还模糊地浮现着那英姿飒爽的鹰。过了许久,我的作品终于诞生了。

我得意洋洋地把画拿给我弟看,他也看了许久,才点点头:"姐,你画的真像。"我得意极了,可他下句让我气吐血:"你画的鸵鸟真像。"切,你懂不懂艺术啊!

还有一次,我有一个精神跳动,忽然想给我弟画肖像。好说好哄,连拉带拖终于给我站好了。

我一边看着他,一边画,等到他骨头酸到发臭时,终于一叫:"画完了!"这次有些难画,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但是我弟都要哭死了:"姐,我有这么丑吗?"我一看,是啊!好丑啊!线条歪歪扭扭的,人脸还很模糊。

我忍无可忍:"我怎么可以有这么丑的弟弟!""嗯?!"我弟眼珠子一瞪,我马上改口:"不,是我画的不行。"我弟强烈要求把画烧了,好说好哄,连拉带拖,我才同意。从此,我弟的肖像画,卒。

这便是我学画的两件事,我爱美术!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三)

在学习、生活中,我有很多老师,也喜欢过好几位老师。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现任的美术老师——李老师。她大约二十四五岁,卷卷的头发像弹簧,偶尔还扎个像小河的波浪似的小辫儿,特别可爱。她小巧的瓜子脸上带着红色镜框的眼睛,看起来时尚、阳光又漂亮。在她洋气的眼镜下,隐藏着一双漂亮的眼睛。我猜一定是双眼皮的,因为我就是双眼皮。而且她看我们的眼神是那么和蔼可亲,还总是笑眯眯的。

她很风趣、幽默。但管理班级又很严明。她规定:美术课堂要带自己的美术用具,就像战士要有自己的武器一样,这样既能养成好习惯,又能使我们的课堂有条不乱。但有时她自己会忘记自己定的堂规,她每次上课最少带两套美术用具,你猜这是为什么?

记得有一次,因为我的磨叽,匆忙赶往学校时,忘了带美术用具。怎么办?我内心很慌乱。上课了,同学们都纷纷摆好美术用品,只有我低着头,不敢看李老师。这时,一个身影从我旁边闪过,我的桌上像变魔术一样多了课堂要用的东西。我抬起头,李老师冲我笑着点点头,眼里没有责备,但从此我就再没忘记过带美术用具,还总是提醒同学们别忘记。班上经常不断有像我一样粗心的同学,但我们从没因为此事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但同样,我们都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义务当起了“美术课堂提示员”。呵呵,这就是和蔼可亲、宽厚待人的李老师。

她的课堂有时“很乱”,因为大家都是忙着完成自己的作品。我们总是在快乐的绘画、手工等活动中不情愿的听到下课铃声。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还是期待每周两次的美术课,期待看到可爱、活泼的小李老师。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四)

我最喜欢的这堂课,我喜欢叫他作“裁缝”课。我用巧手将五彩缤纷的颜色缝来补去,最后缝出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钜作”,让自己乐在其中,让别人赏心悦目。我用了一叠广告纸拼出了一座弯弯的美丽虹桥;我用了一团棉花做成了一块块软绵绵的白云棉花糖;我取了黏土和亮片做出了一颗亮晶晶的宝石。这一切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让我充满“幻梦”的想像力有了挥洒的地方,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被我叫作“裁缝”课的就是就是美术课。

美术老师总会想一些特别的点子给我们“玩”美术,而今天要做的是风车。首先老师发给我们六个像香菇造型一般的纸要我们着色,我先上了红色,它像樱花一样的粉粉嫩嫩;我又上了像太阳般灿烂的橘色,像稻穗般亮澄澄的金黄色,像草原一样青翠的绿色,像海洋一样湛蓝的靛青色,像挂在枝上的葡萄一样的紫色。老师又发了大大小小的“零件”给我们拼制,最后插上吸管后,大功告成,风车就完成了。我看着自己的作品,觉得自己的作品真是美丽呀!

那节下课,我和同学们一起飞奔到操场上玩风车,风车转呀转,我们跑呀跑!我们跑得越快,风车也转得越快。不久,好多五彩缤纷的风车就在操场转呀转,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小漩涡,也像一个完美的同心圆,更像一片花海。没想到我们自己做美术作品,还可以玩起自己的创作,你说美术课好是不是很好玩呢?

我想只要心情快乐,上什么课都是快乐的。我很喜欢上学,喜欢老师上的每一堂课,语文课时,我享受朗读的乐趣;数学课时,我在大玩数学游戏;生活课时,我们用小侦探的心探究世界……。不过嘿嘿!我最喜欢的还是美术课啦!因为它别具趣味,它是最好玩的“裁缝课”、“创意课”。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五)

艺术是人类最值得品味和学习的文化,它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发展的轨迹。

我从小就非常热爱美术,但由于家庭的反对,一直没有正式地学习过。直到高中阶段,我才正式转入艺术班,学习我向往已久的美术。很多人认为我们艺术生学习特长只是为了应付高考,曲线救国而已。其实不然,但也不否认的确有一大批的学生和家长确实是为了高考加分过重点线的想法学习艺术的。而我就不是这样的想法,我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美术,这是发自我内心的热爱,是我的人生追求,并打算一直走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

我喜欢速写的简单却灵气逼人,我喜欢素描的单调黑白灰的关系却能表现万事万物,我喜欢色彩的多样复杂却能将感性和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虽然这些都是美术的三门基础课程,却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

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创作了《圣母》,米开朗基罗雕刻了《大卫》,达芬奇刻画了《蒙娜丽莎》。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他们的作品都透露着当时的政治理想,那就是——人文主义。没错,这是资本主义的思想雏形。可见,艺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它的影响远远深于那粗暴的军事征服,因为艺术从文化及思想方面不但冲击着人们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

艺术这东西实在是太深奥了,引诱着我们去探索它,接近它,即便是被它俘虏,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艺术这条路,即便我在艺术的学习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和失落,但我有专业老师的谆谆教导,有朋友和亲人的鼓励,我义无反顾在这条路上走着。尽管荆棘密布,道路曲折,没有尽头,但我仍不后悔,我对它的热爱让我愈战愈勇,愈挫愈强。

这条路虽然艰辛,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很多人在这条路上,梵高、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齐白石、徐悲鸿等,他们的作品和精神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供我们借鉴和学习,有他们在这艺术的道路上,我不会孤单和无助。

艺术给我带来的希望,生活的目标和生存的价值。我不仅学会了画画和欣赏画,还学会了坚持,坚强等一些精神动力和精神财富。

艺术这条路,我选择了,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即使走不动了,爬也要前行,死也要死在艺术这条路上。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六)

走进艺术,收获的不仅仅是欣赏的愉悦,更多的还有感动。世界上最美的莫过于艺术的地带。——题记

艺术的点点滴滴就好似空中颗颗璀璨的明星,诠释着美丽,点缀着震撼,映衬着苍茫无垠的夜色。静静地,在舞台上洒下它自己的柔光,动人又不刺眼,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一步步前往它所指示的方向。

欣赏艺术

人不可能生来就会弹唱,但人可以生来就会欣赏。欣赏是一种品质,一种荣耀,一种天赋,也是一种幸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沉醉于欣赏。我喜欢欣赏歌曲,欣赏乐器,欣赏话剧,欣赏书画,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羡慕台上的人儿那可以随意“跌宕起伏”却不跑调的声线;羡慕在琴键上翩翩飞舞的手指所勾画出的优美的轮廓;羡慕演员们可以用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勾起台下一阵又一阵欢快的笑声;羡慕别人笔尖轻点,随后就可以用圆滑的笔触在白净的纸上留下让人赞叹的印迹……

在欣赏中,我发现了艺术的存在。

参与艺术

艺术是奇妙的盛宴,只是看着哪能让人甘心呢?所以,我用心去靠近艺术。所以,才曾经在练习房里穿着舞蹈鞋试着翩翩起舞;所以,才曾经在书画班里拿起笔,画出由我创造的第一个七色月亮;所以,才曾经伴着“层出不穷”的杂音,奏出了专属于我的“小星星”……也曾向往过爵士鼓的潇洒,也曾向往过用自己的歌声感染别人的情绪,也曾向往过在别人的面前行云流水般轻松写下一幅漂亮的对联,但是最后,我选择了不是“洋乐器”也没有什么高雅坐姿深奥理论的二胡。我喜欢它,喜欢它的直率,喜欢它的热情,喜欢它的凄婉……它帮我用我的心去与艺术接触,这已足够。

在参与中,我体会到了艺术的美妙。

走进艺术

当我渐渐长大,习惯了艺术同行时,就已经试着走进艺术。不再只是肤浅的听歌曲的主旋律,而是开始注意优美的歌词;不再只是看着演员们滑稽的动作,而是开始认真听他们同样蕴含深意的话语;不再只是看着舞台上演奏者帅气的动作发呆,而是开始让自己走进乐曲里,品味作者的喜怒哀乐;不再在看到一幅佳画的时候,只是赞叹一声“好漂亮!”,而是仔细的观察作者精致的笔触,变幻的色彩……当真正领悟了艺术,可以读懂了艺术,这才是真正走进了艺术。

在前进中,我感受到了艺术带给我的莫大的快乐。

走进艺术创造的世界,岂止是“震撼”二字了得?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1《中国通史》观后感作文800字范文5篇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学习心得600字作文范文5篇

《匠心》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中国通史400字观后感作文6篇

纪录片《台北故宫》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纪录片《荣耀征途》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国家记忆》观后感2020范文汇总

2021看《跨过鸭绿江》观后感1500字

参观故宫观后感5篇范文集锦

    6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