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改写作文1000字:改写《回乡偶书》

淑贤 1172分享

  一天清晨,一位老人送着一个小男孩子——贺知章去长安城去读书。到了长安城(后这个)小男孩(勤奋苦读,)子贺知章,过了几年,那个小男孩(他长大成人了,并且)——贺知章当(上)了大官。(他就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评:语言不够精炼,最后说他是谁,这样就不显得啰嗦。】

  (贺知章)一当(官)就是五十六年,(年龄已过八旬,)他对官场厌恶了,他请求皇上辞去官职。(一天,)他对身边的人说:“我想回家乡了,看看我的家乡有没有变(化)成城市。”(最终皇帝答应了)大官说:“那行,你走吧!”那个大人贺知章脱下了官服,(告别朋友,很快)就走了。【评:先说请求皇上,那么答应的该是皇上,不该是“大官”。】

  贺知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他闻一闻空气,都觉得那么新鲜,家乡是安逸的,恬静的。尝一尝家乡的清泉,是那么的甘甜。摸一摸家乡的泥土,又感到那样的芳香。乡间小路依然是那样弯弯曲曲,儿时背着书包去学堂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评:这段描写,充分表达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他摸一下挺在村头的老柳树,自言自语地说:“老柳树,你还是那么年轻,但我老了。你还记得我为你写得那首诗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评:巧妙地提到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名诗。】

  (这时,)看到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玩耍,(贺知章便走了过去。)有一个小男孩(也向他)走了过来。“您是从那里来的?”小男孩疑惑地问。

  “我是你们这地的。”贺知章亲切地说我说的话。【评:“疑惑”“亲切”分别写出了两人说话时的神态。】

  “你们能听懂吗?”

  “你怎么会我们的口音呢?”孩子(惊讶)疑惑地问。【评:再用“疑惑”,显得用词单调重复。】

  “当然了,我是这里的人呀,”贺知章(温和)亲切地说。【评:把“亲切”换个近义词。】

  “你叫什么呀?”小孩子(好奇)疑惑地问。

  贺知章说:“我叫贺知章。”

  (一个)小孩子一下就反应过来了,说:“听爷爷说他有一个朋友叫贺知章,(您就是吧?)”【评:“一下子反应过来”,写得好,说明家乡人还记着贺知章。】

  (贺知章点头说:“是的。”)【评:要写出贺知章的应答。】

  小男孩把贺知章(领)送到他爷爷那里,贺知章看见了从小(在)一起玩的人,真是太开心了。【评:简单写见到儿时玩伴。】

  贺知章又说道:“我想去看看我的老房子,带我去看一看。”

  老爷爷说:“那好吧,我领着你去看看你的老房子怎么样了。”

  到了贺知章的老房子,贺知章进了屋,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说:“我的老房子一点变化都没有变。”【评:看老房子,也是对儿时的怀念。】

  这时,他拿起毛笔,写下了《回乡偶书》这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评语

  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后写了贺知章的几个故事情节:一是少儿时到长安读书并当上大官;二是年事已高,请求皇上辞去官职;三是回到家乡,感到家乡的空气清新,泉水甘甜,泥土芳香;四是遇到大柳树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五是儿童相见不相识;六是看望老房子,七是挥笔写诗,以诗结尾。层次清晰,段落分明。作者根据诗的原意,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诗人思乡之真,回乡之切,爱乡之深充分地表达出来。不足:有的句子写得不够简洁。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我教孩子们写作
作者:通榆县蒙校小学部四年一班王雨轩

    45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