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庄宇 224分享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考虑在合适的时机,以饱满的热情用合适的方式把它们呈现,让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每一位学生在设问解疑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局限性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很多,所提的问题大多有一个标准答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提问的形式主要是师生单向互动,即教师问,学生答,且课堂中回答具开放性思考性问题比较积极的学生也总是那么几位。问答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举手指定回答,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地位,很难看到学生主动提问,缺乏语言交流的互动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的反馈信息很少,不论是语言上,或是表情上。若有的一些反应也主要是鼓励和判断,如Good./Very good./Yes./No./Right./ Wrong.等, 语言过于单调简单。教师不热心组织讨论,也不关注学生是否同意教师仅有的反馈,其注意的中心的是她所需要的答案是否已被“启发”出来,教学的任务是否完成,这种缺乏、浮于形式的问答难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改变提问的传统方式,使提问兼具激发性、鼓励性。

  打破教师指定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利用位置变换,趣味抢答,连环问答等形式增强问答的趣味性和问答对象的未知性,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参与提问和设计,改变“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问题,大胆提问,让老师回答,或让同学回答,通过提问的互换角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炼归纳,把知识系统化。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特级老师沈峰曾借班展示了一节课,在课的开始设置了让学生来提问了解新老师的环节,“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hobby ?”,通过老师的回答,学生们对新老师的特征、家庭、爱好都有了了解,沈老师一句“It’s a secret.”但随即耳语告诉学生她的年龄,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气氛。通过这个环节,很自然地过渡到所学的新内容,教会了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提问的方式很多,可以用直观提问法,借助于事物或图片进行,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优、差生搭配提问法,让好的学生给差的学生引路;可以用连锁提问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听说练习的机会;可以用交叉提问法,让学生相互提问,既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如教学关于“hobbies”的内容时,让学生进行连环发问“what’s your hobby?”然后立刻请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追问并进行报道。有时在提问之前,加上“抢答”两字,学生听了会产生一种冲动 ,想要第一个回答这一问题,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2.明确提问的目的和内容,使提问兼具思想性和悬念性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避免教师在教学时出现过分随意的问题,把握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直接的关系;避免教师在提问时出现的“明知故问”的现象,课前要精心设计好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注意要围绕课堂教学中心,选择重点、难点来问,做到有的发矢。任何班级的学生,总是有好、中、差之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认真备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内容提问时,可提问中差生;而对知识难点提问时,可提一些好、中生。如上阅读课时,对一些根据课文内容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就请中差生回答;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解题,体会作者言外之意,推断性的问题,回答时需自己用英语组织句子的问题,我们应让好学生来回答。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使每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发散式的提问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的用英语交流。如在教学“My e-friends”时,用“We can share lots of things with our friends.What do you want to share with your friends?”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精彩纷呈。当然也可以诱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思路来考虑话题,故意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把水搅混”,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讲、练、读、议各个环节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时,用问题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创设情景来提问。这种提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情景中的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在教学“colour”时,出示一幅没有色彩的风景画,问学生:Is it beautiful? 学生马上摇头了,进一步提问:Let’s make the world colourful!What colour is /sky/rainbow? What colour are the trees/flowers? 一幅没有颜色的图画把学生带入没有色彩的世界,激发了他们寻求色彩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打开了想象翅膀,也让学生巩固了所要掌握的颜色单词,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富有情趣的提问,能使学生在思考答案时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掌握提问的技巧,使提问兼具发展性和互动性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如下两种:第一种是儿童业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的“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是正在形成而尚未形成的发展水平,即“最近发展区”。这两种“发展区”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要在“最近发展区”内,可以运用以下的提问方式:

  a.适当提高式。所提的问题,不仅要有回顾知识的作用,而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迫使学生动一番脑筋,才能获取有关知识,就好比“摘桃子”,要让他们随意伸手摘不到,一定要适当跳起才能摘到。如教学season 时,可以从复习天气入手,提供给学生四季的图片,让他们进行比较,Is the weather same in each picture?再由different weather 引出 different season.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会感觉生硬,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

  b.架桥铺路式。课堂提问时,所提的问题有时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由于思路不够开阔,一时难以想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适当的点拨或提示,也就是所谓的帮助其架桥铺路,促使其完成思维定向,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从而顺利的解决所提的问题。在教学season中的spring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春天的录象,并且设计了以下问题: 1、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2、What can you wear in spring? 3、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4、What can we do in spring? 其中第三、第四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最多,这些丰富的回答不仅让学生掌握了spring这个词,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把旧知和新知进行了融合、滚动。随后,在教学summer,autumn和winter的时候,学生顺其自然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真正达到了语言的综合运用。

  c.挖掘潜力式。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可通过“找错误”、“设陷阱”等方法让学生学得更细,学得更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训练时,我连续问了几个What is the (动物) doing? 后,突然问Why is the rabbit jumping? 学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稍后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起来,The tiger is catching the rabbit. The rabbit is playing sports. He is a player.等等。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也用到了许多没学过的动词现在分词形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集合潜能。

  提问的运用要有互动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式提问时,学生在教师及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老师对学生回答提问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路并作适当的引导。同时,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应该认真评核学生的答案,用不同的方式评价,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的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重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价;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既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提出的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可以运用以下的提问方式:

  a.开门见山式。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巩固新单词时玩游戏“What’s missing?”既能达到检查的目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b.拓展式。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多用于“横向扩展”某一知识的理解范围,从一个问题生发出去,开阔思路,扩展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Christmas”时,用一句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就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谈到日期,标志物,活动,歌曲,文化习俗等等方面的内容。

  c.归纳式。归纳作为提问方法,可在一段小结或一节课结束时运用,如What do you learn from it/this lesson/this unit?How do you ...?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追求的理想境界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考虑在合适的时机,以饱满的热情用合适的方式把它们呈现,让学生能正确而迅速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每一位学生在设问解疑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提高趣味性

  英语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平时我们经常有意识的使用歌曲,歌谣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却极容易忽略最根本的课堂提问所能带来的激情。当我们无精打采地面对学生,有气无力地提问,学生也会受到这种灰绪的感染,无心注意老师的提问。因此, 我们在提问时应创造一种兴致勃勃、充满生机的提问氛围,引起学生注意, 使他们进入创设的问题情境, 积极思维。

  除了从情绪入手,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使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时间的表达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张自己的时间作息表,然后,请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一天的生活。既能帮助学生运用时间,而且在一个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其他学生也能主动对该学生注意。

  例如,以 My new room (PEP五年级上册 Unit5)这一单元为例,提前让学生把自己卧室的照片拍下来,然后针对照片提问:What’s in your bedroom? How many end tables are there in your bedroom? 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bedroom? Where is the computer?...

  使用这些取自真实生活的素材进行提问,最容易使学生产生体验感受,因此,我们要尽量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

  二、目标明确,提高指向性

  课堂提问必须以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为指导方针,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需要,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如果过度发散提问,学生有可能会不得要领,一时回答不出问题。通常问题里面有某个不知道或不理解的词, 或问题的跳跃性太大, 也都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PEP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场景:( Mike and his family members.) 由Mike likes drawing pictures 这一句出发,通过家庭成员各自的活动然后教学另外的词组。单纯的词组教读是顺利的,却忽略了"what are you doing?"这个重点句型的渗透理解以及运用,由于提问的时候对-ing没有明确的指向,加上人称复杂,使学生对you产生混乱,对-ing更是不能理解,导致接下来的课堂提问都很被动,学生只能跟着机械式的回答。

  美国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指出:“有效的问题是那些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任何口头的说法或者手势,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回答或回应,就被看作是问题;如果这种回答或回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英语教学不大提倡用汉语加以提示,若学生对提问没能马上反应,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图片、各种道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问所指。

  三、 面向全体,提高层次性

  课堂提问能帮助我们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是否已掌握该单元的知识点,所以提问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围绕着水平较高的学生而使其他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也不能只提问后进生而忽略了好生的示范作用。

  但是问题的设置若太简单则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难的又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PEP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单元,如果仅仅是依据图片提供的季节特点让学生回答Which season is it? 或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等简单的问题,很容易使学生觉得乏味,其实围绕season可进行许多扩展运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ummer/...? What do you wear in spring/ summer/...?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ummer/ ...? Why do you like spring/ summer/...?这些开放性的题目能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运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旧知与新知做一定的整合梳理。而且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回答之后,总能让我获得比原来预计的更多新奇的合理的答案。

  要使设计的问题具备层次性,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掌握学情,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再恰当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应当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相对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理解该词或句等,掌握语言点。

    73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