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庄宇 224分享

  提问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提问既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问是一般教师都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但是却有很多学生不喜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恰当提问技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敢问。因此,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以与学生角色平等,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变“一言堂”为师生互问、生生互问,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一起探讨、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言、插话。因此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失去发言机会,火花随之而熄灭。教师应尽力在每一细微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提问“出错”,这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教师“善问”只是学生树立“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是为学生的提问提供了可能.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时,教师要先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行为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默许,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示,让他们带着成就感愉快而做。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提问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的敢于提问。

  二、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乐问”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能使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乐于提问。

  在2010年12月14日我执教的《观察物体》中,我根据课堂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学生可让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在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在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比赛,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倾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高,哪组同学回答得最好。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使“我能问”的信心得到激发和强化。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讨,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念,让“学习主人”的身份充分得以体现。教师只是在学生充分讨论,情绪极其高涨的时候,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给予适时的点拨,才能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更进一步理解并牢固掌握各知识点。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更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在教学中,我还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比如:2010年11月25日我指导甘底妹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一课在全镇公开课上展示,其中,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受到听课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一)提问要情境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 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时,我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的车轮是三角形的. 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

  问题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的定位,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 如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a + b后提问:“A与B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 ”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 ”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 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三)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教师提出:① 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 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 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 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 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 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五)提问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必然存在着好、中、差. 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统统都让好学生回答,而忽略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会造成两节分化.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 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无法为每一名同学设计一套问题,但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这还是能办到的.

  (六)营造和谐的提问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 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 对于学生答错,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不要忘了给他鼓励性的评价. 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会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再也不敢回答.

    73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