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怎么进行有效提问

庄宇 224分享

  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教学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注重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会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3+1/5后提问:“1/3与1/5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二、课堂提问要注重趣味性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尤其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这位老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是个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才能使认识的主体即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既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如在除法教学中,“15÷8”,商到千分位时出现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这时,提问“要求商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5怎样处理?”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态,产生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

  四、课堂提问要注重逻辑性

  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教师应用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有逻辑性的提问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提问要注重实效性

  按照教学设计,一节课大都分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五步进行,提问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每次提问放在什么时间,教师应该按照教学进度、学生理解程度及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听讲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合拍。其次,要掌握好提问的次数,也就是量要适度。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过多提问或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难以解答,会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甚至反感,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减少问题的量,优化问题的质,讲到什么时候提问什么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师讲授的效果,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水平的方法

  不仅仅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的类型重要,教师以什么样的方法也很重要。在研究课堂提问时,教师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出普通的问题。

  1、向学生群体提问。向学生群体提问即向全班学生提问,到回答的时候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作答。学生们可能会争相举手或者大声的喊出他们的答案,从而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也可以鼓励那些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想想为什么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们是知道答案的,只是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回答而已。

  2、个别提问有效教学,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问题,教师可以先点名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有个问题正等着他回答,教师也可以提问题后教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不知道老师会叫谁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就会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师用这种方法就能驾驭跟多的学生了。

  (二)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天生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和求知欲的,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上小学数学课的时候往往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的,学生就一个字不差的记在笔记本上,书上写的,学生就按要求练、读、背。长期下去,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在大学教学模式下,要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向老师提出问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没有提问的能力了,老师要求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这应该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果,首先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1)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权威观,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老师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强调老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在下,而我们今天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则要求教师走下讲台甚至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敢于向老师提问。首先,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孩子提问,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都要给与她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其次,对于不敢提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寻求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行为给与及时强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虽然,新课程理论的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还是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有效教学,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

  (1)巧妙介绍问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到一些重要问题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映象和理解,可以通过介绍有关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以及介绍的摘要通过他们主动的提问而作具体介绍,从而分清主次和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2)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所谓问题悬念是指在人们对问题的兴趣正浓迫切想着到下文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如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书籍中所看到的“欲知后事请看下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感觉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引起概念冲突造成认知失衡,从而及其学生的疑惑,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如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对比一些词语的古今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方法巧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3)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先生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主张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提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没想好的可以再想,没问对的可以重新问。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提问气氛,是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3、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不是学生不敢问也不是他们不想问,而是应为他们把握不住问题的重点和要点,不知道该如何“问”,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

  (1)教会学生常用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提问句型,如侧重于理解寻求原因的问题应用“为什么”,侧重于知识的问题应用“是什么”,应用型的问题应该用“怎么办”有效教学,而评价性的问题则应用“好不好”,“怎么样”等等。通过这些常用提问方法的讲解,学生在遇到疑问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问了。

  (2)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各阶段的重点。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不仅要老师自己知道每一单元,每一小节,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还要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学生明白、清楚,从而使他们清楚他们所应思考的角度和问题,为更好的提出疑问打好基础。当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能为了问题而提问题,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及问题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3)使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教学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材中知识呈现的方式,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从而配向学生自我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讲授每节内容之前就可以采取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这篇课文的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翁是什么?贯穿全文的线索,中心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73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