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庄宇 224分享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个人的成长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成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的过程,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关爱学生,用爱心吸引学生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依赖性强,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关心他们;也非常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们往往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进而就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并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像妈妈那样亲亲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小手,师生情谊浓浓, 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二、重己修养,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上课的内容、形式或同学的回答不感兴趣或者表现欲太强,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我们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认真地倾听,首先,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我常常对学生说: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我时刻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修养,约束自己认真去听,听清、听懂,争做“认真倾听小绅士”、“认真倾听小淑女”。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我们在听一些名师的课时,常常顾不上记笔记,写思考,全部的注意力都被深深地吸引在课堂上,根本不会走神,这就是名师的魅力。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在备课时要尽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化。例如: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引入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使自己的课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种艺术。

  三、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设情境。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愉快的周末》时,我觉得套圈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直接说出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我设计了套圈游戏,让学生在真正的游戏中去体会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个难点,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体验了成功,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培养了。

  四、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学会认真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可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认真倾听。

  五、恰当评价,实行奖励机制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

  我在“听”的培养中,从不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这样学生定就会认真倾听。

    72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