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但是很多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时却常常感到困难,其实这里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借鉴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1.仔细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有人把它比作“进入心灵的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而精确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而深刻的思维。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获取的信息就丰富多彩,并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培养:首先是对观察内容的指导。比如,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对观察顺序的指导。如,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从中心向周围扩展看等。最后是对观察方法的训练。如,应用旧知指导观察和对比观察,找出异同。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2.认真倾听的习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专心听讲是学生接收信息、汲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让学生产生“非听不可”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解还是学生发言,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你听懂了吗?能复述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可以适时提示:“请面向大家发言。”“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去听。第三,教师讲解不重复,语言不啰唆。用“不重复、不啰唆”去培养学生听讲“专注、认真、高效”的好习惯。第四,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交流时,教师注意保持倾听的姿态,用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对于一时的思路不畅,也应稍等片刻用目光鼓励,使其恢复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急着插话。遇到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教师的评价更应该讲究艺术,不用简单一句对与错加以评判,更不该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3.乐于表达的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培养学生科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数学的交流是用数学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过程。交流需要表达,交流与表达是密不可分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可以组织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要引导学生乐于表达,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努力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探讨时各抒己见,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与采纳。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不会就想,敢于争辩,不人云亦云、迷信书本。最后,让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采集信息提出假想、推理验证,增进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孩子们在大胆发表自己见解时,展现自我,体验成功。

  4.勤于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首先,数学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就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把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变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其次,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最后,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的数学材料,如,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粘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5.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数学不仅仅是掌握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践与应用,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意义,掌握数学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留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同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掘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特别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其次,要创设孩子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有条理地、清晰地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欣赏同伴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这样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潦草、格式随意、“龙飞凤舞”是小学生书写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些毛病,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自身力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规范、美观。三是适度的评价。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规范的评价。

  7.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大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和字或不认真检查。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计算步骤多,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具体的计算中如果某一步出现了错误,用错误的数字再计算下去,必然导致最后结果的错误。因此,要做到:“通览全题定方案,细看是否能简算。从左到右脱式算,先乘除来后加减。括号依次‘小中大’,先做里面后做外面。横做一定竖检查,一步一回头,检查是关键。”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加以改正,久而久之养成认真审题和检查的习惯,计算的准确率也就明显提高了。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启发学生做到:“题目多读几遍,从中找出关键。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一题求多解,单位莫乱放。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解题的好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给学生讲清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我们在教学中之所以强调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因为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教师的教学就可以更省力,更高效。而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中,也蕴含着无数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对他们提出学习要求是必要的,但老师的要求毕竟是外在的要求。要想让学生自觉遵守老师的要求,给学生讲清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使学生认清良好学习习惯的价值,从而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老师的要求,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学生认清良好习惯的作用,才更容易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习惯培养要与教学相结合

  前几年,有一种教育思潮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知识就会更加容易。这种观点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它割裂了方法与知识的内在联系。离开了知识的学习,空洞的方法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并无益处。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

  课程标准中提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概括为: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要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的学习习惯,直接给学生说学习数学要认真勤奋,可能由于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认真勤奋,而难以收到教师期待的效果。但是如果老师把这一要求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容易被学生接收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及时提醒学生要专心听讲,在讲混合运算时,提醒学生看清楚运算的运算符号,先想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老师要求学生先读题,找出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哪些数学问题?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教学中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保证质量完成。

  三、习惯培养要因此施教

  朱熹曾说:夫子施教,各因其材。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教育家可能对于如何进行教育的思想、方法有所区别,但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却是他们都认同的。对学生进行数学习惯的培养,要想有效果,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容易分心,注意力不持久。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而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无论是思维水平,还是注意力的持久性,相比一年级学生而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就着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课后复习的习惯,不能只是让学生课后把学过的内容看一遍。因为这样的要求对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并无多大的裨益。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晚上回家后把学过的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就是复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把学过的数学概念、法则背会,这也是复习。只有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把课后复习的要求讲具体,学生才能真正的养成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72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