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小学数学自学能力

庄宇 224分享

  自学能力是运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因此,老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水平,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给定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认真阅读教材,教育学生阅读课本时应聚精会神,一边读一变想。先对每一段、每一层次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前后联系起来,回答老师自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自学提纲:

  ①怎样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②转化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各发生什么变化?

  ③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以这组问题链为思考主线,通过自己看书,相互议论,动手操作等几个环节,细细品味,完成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概念清晰,印象深刻,同时又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思考方法及时渗透给学生,为以后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会在认识过程中受到启发,独立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自学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

  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识。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2、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

  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3、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知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4、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用“(长+宽)×2”这个结论,并且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甚至一些较难的题目都能解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验证了这个公式,很好地理解了公式的形成过程。而后,我又请孩子们上黑板进行讲练习,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甚至连一些"差生“和”内向生“都跃跃欲试……”从表面上看,我好像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感觉了数学的乐趣。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一、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学习流程

  备课是每位教师上课前必做的一项工作,是上好课的基础和良好保证,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的结果。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来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等,这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都围绕让学生怎样学会展开的。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洋思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这就更也要了深入了解学生,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学目标,同时进行自学指导。“洋思教学”模式指出,合理的自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抽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靠教师的示范、情感来渗透。自学目标要准确、要具体,主要解决本节课学生要学会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怎样自学的方法,即自学指导,主要解决学生怎么学,在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的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后,才能准确确定自学目标和相应的自学指导,才能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应当让学生自己学习,“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往往只是走马观花,不知道从何学起,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洋思教学”在自学前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引入课题后,学生“先学,”出示目标:1.能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公式;2.能正确列式解答“圆的周长”有关问题;自学指导:(1)怎样知道圆的周长?周长与圆的直径有什么关系?(2)什么是圆周率?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然后做课后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学生做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更正错题,并对出现的错误引导讨论,完成“后教”。教师通过出示目标,让学是指导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既保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大胆放手,提供学生自学探究空间

  “洋思教学”模式中,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学生的“先学”至少要15分钟,“后教”以学生更正和讨论为主,当堂训练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就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教师只扮演好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自学目标后出示自学指导,“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大部分在自学时就掌握了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自学检测时,有位同学把平行四边形的斜高当成了高计算。在后来更正中,我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还是底乘斜高,并说明理由,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讨论发现,当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底边,宽与平行四边形底边的高相等,应当是底边乘高而不是斜高。由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地去探求新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理解的学生廓然开朗,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在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持之以恒,学生自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73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