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庄宇 224分享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认真地写字,美观地写字。

  1、写字要严格要求。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上学前,每人刨好五支铅笔,铅笔刨不准带到学校(在家也要在写字前刨好铅笔),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3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可以在旁边打个“ⅹ”,重写一个,直到自己满意,书写的过程当中不准用橡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写的字,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有的可能是“入、八、大……”作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但所有的孩子在写字方面的发展却是一样的。

  二、创设想听情景,教给爱听方法。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使学生爱听。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

  1、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听。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这分天性,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如果只是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几组同学以后,他们就没有了新鲜感,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用成语动画的方式播放出来,就会立即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给动画片里的青蛙和小鸟配音,比一比谁配的音好,同学们互相评价一下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孩子们都很认真、很尽力的听,评价也比较确切,而且很快就背过了课文,对课文中各个角色理解的比较到位,整节课活而不乱,效果很好。可见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倾听。

  2、教给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1.听明白 2.有无不认同的意见 3.带来了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昨天在上“看图写话”时,上课时,我先向孩子们讲了一下如何倾听别人讲话以及这样做的好处和用处,然后仔细观察图片,观察完后,老师说:“我先来口头作文,你们认真听,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写话的。”我说:“星期天,小猫出去玩了,小狗……”这时,有个孩子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小狗背着书包,不可能是星期天。”这个孩子的一番话我着实高兴,足以见得他在用心的听了。可见,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教师也应时时提醒,反复抓、抓反复。

  三、大声地读书,专心地读书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范读打动学生的心,老师在读得时候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从而间接得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范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教师朗读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中,了解老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从而间接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教师还要注意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可以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并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2、从朗读的基本功入手。

  读正确、读响亮、读流利,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了好的习惯要想读好书也就不难了。然后让学生摹仿老师读书,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摹仿能力特别强,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初见雏形了。例如,我在教授《狼和小羊》一课范读时,每当读到狼我都用低沉恶狠狠的语气,而读到小羊时我又是无辜可怜的语气,学生摹仿我读了几遍之后,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凶恶残忍的狼和善良可怜的小羊,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一下子就掌握了。

  四、熟读背诵,广泛积累

  熟读背诵是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熟读是背诵的基础。

  要反复诵读,才能对课文有较深的印象。读熟了,可以试背一次,背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读时特别留心这些地方,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理解有助于背诵。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背诵时就能全局在胸,不至茫无头绪。背诵一段文章,要掌握段内的层次,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对比较长的句子,先掌握句子的主干,再抓住重点词语,以重点词语为凭借去背诵有关句子,进而背诵整段文章。

  3、巩固必不可少。

  为了防止遗忘,隔一段时间还要将背诵过的课文拿出来温习温习,再背一背,以巩固记忆。熟读是背诵的基础。要反复诵读,才能对课文有较深的印象。读熟了,可以试背一次,背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读时特别留心这些地方,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认真作业答卷,仔细读题审题。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

  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的基本方法

  学生由于缺少审题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传授方法。首先要理清题意,弄清体裁。如《草地夜行》一课,题目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同时还交代了干什么。这样一讲,学生就会明白它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故事。其次要审查题眼,确立中心。学会找“题眼”,即文章的关键词、重点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最后要看题思文,想象问题。如:看到题眼,就能引导学生想象问题,带着问题读就容易了。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审题的方法,要采取“讲课前教师审,讲课后学生审”的做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之师生共同讨论,进而达到学生独立审题为目的。

  六、勤于思考,善于提问。

  古人所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1、教给质疑的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课题自主质疑,他们往往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质疑的切入口,把疑设在“点子上”。如我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课时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就是梅花山,看了这个名字,你觉得梅花山会是个怎样的地方?”有一学生说:“梅花山上一定有很多的梅花。” ,我追问到:“你怎么知道的?”,他理直气壮地说:“没有梅花,怎么叫梅花山呢。”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时教室里小手如林,大家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春天到了,梅花开了,梅花山上会有阵阵花香。”有的说:“梅花山真美呀!”,有的说:“梅花山上会有很多游人,他们都被吸引了。”,有的说:“梅花山上的梅花真多呀!”……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学生感悟到要想围绕课题提问题可以从课题上的重点词语入手。

  2、鼓励学生质疑。

  刚开始,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提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都要给以鼓励,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随机应变,捕捉有些有效的信息。当学生表述不清时,教师也可以替他表明其意。如《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我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想问?”当我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时,教室里安静极了,都在积极地思考着,有一学生说:“奖品是什么?”教室里噗哧一笑,我就随机抓住他问:“为什么笑他呀?”,“这个问题太简单,奖品不就是蘑菇吗。”他不屑一顾地答道。“不错,看来你会读课题。可他已经学会提问题了。他比你跨进了一大步了!”我摸着他的头说。“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题,动脑筋想一想该提怎样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畅所欲言,“谁发奖品?”,“蘑菇该奖给谁?”,“谁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要把蘑菇奖给他?”虽然他们提的有些问题价值不大,但他们都在积极地尝试着围绕课题提问题。从中尝到提问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课堂上提问并不是教师的专利,也有我的一份,从而增大了提问的胆量。

  3、提高质疑的水平

  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鼓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如教《猴子种果树》一文,我让学生先读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纷纷提问,其中提到“猴子种了哪些果树?”,“猴子吃到果子了吗?”这是个极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既是文章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心中的疑团,也是解读这篇课文的路标。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渴望获得的知识兴趣,而且逐渐提高质疑的水平。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习语文课之始,我们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到高年级时逐步在学习实践中养成“姿势不正确不动笔”的习惯。同时,树立“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从而自己主动放弃了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就能越写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也就是到了到高年级阶段,学生就会养成规范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

  2、认真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前,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会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情况并且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书来学习;阅读时,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些语文课文要边读边想像,借助形象地感知其中的重点词句来更好的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其次,养成阅读时动笔圈点、笔记摘抄的习惯。阅读时,动手动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其中的优美词句和重点段落。另外,阅读到打动心灵或给以重要启发的句子时,可以反复阅读,做到有感情朗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要达到专心阅读,能够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较好地欣赏、评价所阅读的课文。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的含义和作用,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所必须的。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自己查的习惯非常重要,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较快地掌握所查的字词。因此,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己去查文中的生字、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字词在表达特定环境中或者特殊感情时所起的作用。也许面对多种意思,学生会产生疑惑,“疑是学之始”,学生会在疑惑中加快学习的步伐。所以说,让学生经常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既能解除学习中的疑难,又能为他们自主学习、无师自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已牢固树立了养成这种好习惯的意识,只要教师再适时加以指导,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会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熟练自如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式。

  4、动手练笔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进行语文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真实表达无简单的对错之分,不能用简单的评价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到高年级时学会优美语句,名言警句的合理运用。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检验,应引导学生在小随笔、日记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时要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作文在自我修改中获得完善。

  5、专心倾听的习惯

  无论是课堂听讲,还是课外听报告、听讲座、听广播、收音机、听人谈话,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克服心不在焉、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的不良行为,应该集中注意力专心倾听,力求准确无误地听取内容,并且在听的过程中能把握说话者的要义,听后做到能复述大概意思。同时,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可以用笔记,更要学会用脑子记。记住之后,能做恰当的评判和推理,力求听话科学、规范。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约束自己,特别是面对比较枯燥的说教和乏味的谈话时,他们更容易丧失耐心,变得不耐烦,从而很少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更不用说边听边想,边听边记了。因此,教师应长话短说,用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在不断的引导、示范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6、规范表达的习惯

  良好的表达习惯包括讲普通话的习惯、先想后说的习惯、踊跃发言的习惯等。教师要注意在小学生说的时间保证后,注意说的质量,可以与写的要求相结合,达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在语文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多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因为言语表达是一个人语文综合实力的体现,良好的表达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听说仅仅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课外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倾听、提出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交流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72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