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建议家长老师了解

庄宇 224分享

  在语文教学中,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激发学习兴趣,学好小学语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就会愿意学习,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比尾巴》一文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同学们,大家见过很多动物,但是谁能把你见过的动物的尾巴的样子告诉大家呢?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问题一提出,大家立刻兴奋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问题。这一情景的创设,激起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讲完以后,教师再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使学生高高兴兴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生,只有把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才会高效率地学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情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翠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这一难点,通过电教媒体播放Flash课件来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把形、色、光、音融为一体,取得了独特的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来体会翠鸟动作是多么的敏捷,再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进行感悟,既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又学会了描写动物的简单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有关“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片子,激发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极大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不停地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在学习《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时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首先表扬了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析。“花瓶到底是谁打碎的呢?是表妹,还是列宁呢?”“是刿宁”“当你做了错事的而有人问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你回答的时候还会理直气壮吗?”经过这一引导,学生终于明白了:用“感叹号”是表示语气十分肯定,用“句号”,是表明列宁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结论。又如在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有的学生就曾经提出:“更赢为什么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呢?”很多同学都认为是因为更赢善于观察、判断、分析事物,技术高超等等。而其中却有一个同学说道:“老师,我觉得更赢的做法是很不对的,我们要保护动物,不应该伤害大雁。”尽管该学生的回答不是正确答案,但我还是及时表扬了学生有环保意识,有独到之见。我接着引导大家说:是啊,虽然我们要保护动物,但是更赢没有用箭射,而这只大雁却掉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谁又能告诉老师呢?这时,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并得出:那是因为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害怕了,以为又有箭射来,所以拼命逃脱,所以掉下来了。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惊弓之鸟”。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施鼓励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评价和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如果对学生能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与鼓励,无疑会对学生学习带来乐趣。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教师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能真正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小学语文词语学习兴趣培养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将相和》一文中,在讲“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用表演讲本剧的形式完成故事情节。课堂上,我对学生说把《完璧归赵》编成课本剧怎么样,“好!”学生欢呼雀跃。接着,我启发学生:要想把剧演好,首先得熟悉台词,把握好人物的特点。怎样才能熟悉台词,把握人物特点呢?聪明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读课文。”好,开始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兴味盎然,争分夺秒地读书,熟记台词,非常投入,读时还不由自主地加着动作。初步完成台词的任务之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人小组,按蔺相如、秦王、旁白进行分工,试对台词。之后由大家推选三名学生上台表演,并允许他们尽可能地利用教室内的东西作为道具。这一节课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通过研究课文,同学们对人物的个性、心理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在表演中有创新,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给词汇赋予“温情”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第一次听到这样富有诗意的描述,是在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上。是的,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时,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温度的,只不过这是需要用心去阅读和感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触摸词语的温度。教学《天安门广场》中介绍几个建筑物的方位一段,学生根据文字已经弄清了各建筑物的方位,我没有急着继续下文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师:同学们,这段话给我们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东西南北中的建筑,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作者的用词,你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学生读书,圈画,片刻后有学生举手。)生:我发现文中说中央的纪念碑时用的是“矗立着”,南边的纪念堂直接用的“是”,而东边和西边说博物馆与大会堂用的是“遥遥相对”,不像我们写一个地方的建筑时,会写成东边是什么,西边是什么,中央是什么……(学生笑)师:对,这是作者注意了用词的变化。生:(忽然有所发现)我觉得最后这一句: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使我们感觉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就像是两个人在面对面相望着一样。师:是啊,一个“遥遥相对”充满了温情,饱含着作者对天安门的热爱和赞叹!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很多词语都是有情感的。

  3、赋予词语真实情感

  很多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来还原词语的本来面目?在有想象思维参与的品读中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丰满起来,带着生动的形象真正走进并植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教学《黄河的主人》:师出示一组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语,教师正音:浊)师:现在请大家再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正确,但缺少味道)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很神奇,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比如读着“黄河滚滚”,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怎样的声音?生:我好像看到了滚滚的黄河水一泻千里,耳边仿佛听到它奔腾咆哮的声音。师:请你再读读这个词,要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生:黄河滚滚(读得很有力度,很有气势)。学生受到启发,纷纷练习起来。再读这些词语,都读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艄公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师:我们常常说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有时候词语也是可以有感情地朗读的。读词语的同时展开想象,我们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幅多彩的图画,这样就把词语学活了。

  4、赋予词汇精妙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词语,可是稍微留心一下你便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心目中的“好词”无非是一些成语或四个字的短语,再看看他们的作文、日记,便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并不太理解它们“好”在何处,有时一段话甚至变成了华丽辞藻的堆砌。其实,好词绝不是仅仅指那些所谓的“优美词语”,而应该是那些在表达上非常精妙、无法替换的词,即所谓“适宜”和“唯一”。比如叶圣陶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间冒出来”的“冒”,像这一类词,离开了具体的语句,很难说是“好词”还是“一般的词”。所以,我常常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4.1 换词比较:如《燕子》中,“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让学生把“几痕”换成“几根”或“几条”来比一比,品一品,便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体会到文章的美感所在。

  4.2 删词比较:《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让学生去掉加点的词比较一下,便可体会出作者语言的精确。《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着”一词谈不上“优美”,却传神地表达出李时珍为了写《本草》不辞劳苦,以苦为乐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删掉后读读比比,便可以掂出它的份量。


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快速提高的五种学习方法 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2.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3.如何对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4.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成绩

5.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和背诵方法

    75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