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庄宇 224分享

  阅读能力是从小培养的一种基础能力,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更顺利地学好语文,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正确分析与理解语文文本材料,逐步培养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依据单元主题,寻找文章关联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设计大多数是以一个单元设计一个主题,每个单元包含3-6篇课文,划分相关内容的文章。也就是说,同一个单元的文章在某个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知识具有相关性,比如诗歌朗诵篇、英雄事迹篇、爱国主义篇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单元的主题,进行合理的内容调整和扩张,提炼出精华,筛选出最具备代表性的文章,同时引进课外优秀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依据单元主题,寻找文章关联的教学理念。设置主题回顾环节,引导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整理回顾,扎实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向课外内容延伸,扎实的基本功底为知识顺利延伸提供了保障。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充分发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通过通读全文,在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后,指导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梳理概括和主题思想的寻找。在细致学习课文时,侧重锻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准备摘抄本,随时将学习过程中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经典赏析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对文章语言手法,用词特点的赏析,另一方面对文章思想表达,情感抒发的赏析。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十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过年,包含《元日》、《老北京的春灯》、《冰灯》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地区过年的风俗习惯,丰富学生常识。学习完课本内容后,教师继而引进课外文章《记忆中的年味》。《过年习俗》等,都是对同一主题的学习,扩充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以及更好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

  2、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群文章阅读模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通过阅读相同主题的大量文章强化知识点、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也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技巧,锻炼小学生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途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通俗的道理同样适用与教学活动。相比把知识点过分细致化讲解,灌输学生教师的思考成果,教师更需要传授学生学习技巧和阅读方法,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找寻学习的乐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能使得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在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据以往经验来看,按照小学生习惯的阅读方式,对文章的阅读大多是采用整体通读,了解文章梗概,而群文章阅读增加了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难度,因此,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明确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意义,既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丰富,也是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明白教学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响应课堂,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实现自身能力的突破。例如,在伯牙绝弦一文中,教师首先将整个教学思路公布于众,继而开展教学。领导学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后提炼文章主旨,针对部分字、词予以详细的解释。在整个过程中透明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利用同一学习思路学习其他文章,实现举一反三,响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3、有序阅读文章,提升教学质量

  群文章阅读丰富了学习内容的同时增加阅读数量,加大了学习难度。如果不掌握正确的阅读顺序,很容易造成学生阅读过程中知识的混淆。所以,根据文章结构有序阅读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务必引导学生按照文章层次、难易程度、篇幅的长短、语言的深度,进行有顺序、有计划的学习,切忌一味追求数量。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层次的不同,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将群文阅读有序合理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完《国徽》一课后,教师选取相关爱国主题的课外文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在我心中》、《爱国者,自由之声》,依照文章篇幅有短到长排序来开展教学,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此保证教学有效的进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优选阅读材料,精品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最关键是要优选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质量、深度以及可接受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与效率,进而关系到阅读效果。对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不同学龄段的认知能力、接受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来科学选配阅读材料。例如:对于低年级1-3年级小学生,适合选择一些童趣、童贞故事题材阅读材料,如:《格林童话》、先进人物传记故事丛书系列等都可以成为优选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能够调动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随着小学生学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具备一定的审视目光,具有了相对独到的思想和讲解,此时则要调整阅读材料类型,适度增加阅读的难度,而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材料,例如:“四大名著”、鲁迅小说集以及其他国内外小说等都可以成为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实际的阅读材料选配与选择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一方面要参考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确保阅读材料的价值意义,达到师生间的融合交流,这样才能确保所选阅读材料被学生接受,也才能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与指导做好铺垫。

  2、赏析思考,积累沉淀

  有了坚实的阅读材料打好基础,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要提供先进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其引导下趣味阅读,逐步进入书籍的世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凭借阅读这一途径受到更多的启示和教育,让阅读成为洗涤学生心灵的科学方法,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做出反思。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学会“读”与“思”的结合,再将思考的过程形成文字记录,也就是阅读的积累沉淀。经过沉淀后,学生能够掌握获得更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阅读有更多的收获。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阅读方法:

  2.1写读书笔记

  教师每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无论是人物传记故事、经典小说,还是精美的散文,都向学生提出写读书笔记的要求,通过记读书笔记,学生能够将自己所读内容落实到纸上,学生经历了从阅读到写作,从信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学生不仅充实了大脑,还妥善地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阅读人物传记故事,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记录下来,先进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便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成为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榜样。通过摘录经典散文中的精美句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到经典作品中精美巧妙的措辞手法,并将精美句子储存在笔记中,映射在脑海里,能够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2重述故事,总结感想

  任何一篇故事小说性阅读材料,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背后的深意内涵,这些情节与深意内涵就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对象和目标。阅读过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重述故事情节,将自己所阅读的故事用自己的话重述出来,并探讨一下阅读后的感受与感想,让学生自然流露出自己的心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累积能力,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总结感想与感受,体会到一个故事为学生带来的有价值的教育意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重述故事与总结感想的过程就是阅读材料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沉淀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充足的文本积累。

  3、阅读输出,灵活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以致用,也就是培养学生将所形成的阅读积累灵活运用,让学生在阅读积累与沉淀的基础上来输出文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续写文本,或者阅读后写读后感,或者模仿经典阅读材料的叙事手法、写作风格等来自行创作一篇作文等。或者尝试着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来诠释故事、小说中的人物,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学生通过人物扮演与诠释能够对阅读材料有更深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运用能力,教师应该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进一步充实阅读,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和手段,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让阅读成为学生知识积累的一种途径,并能够巧妙地利用阅读来服务写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2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