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七年级山市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山市原文及翻译注释

梦荧0分享

七年级山市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

七年级的文言文山市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山市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

七年级山市原文及翻译注释

七年级山市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āo)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愈小。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七年级山市原文【翻译】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门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七年级山市原文【字词解释】

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 、奂山 :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 孙公子禹年 :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

5、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然,但是。数年,许多年。

5 、同人:共事的人或志趣相同的人。

6、饮:喝酒。

7 、青冥 :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 、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 、念:想。

10 、近中:近处。

11 、禅院 :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12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 飞甍 :飞檐。甍,屋檐。两端翘起的房脊。

13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4 、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5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6 、连亘 :连绵不断。

17 、居然城郭 :竟然变成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池。

18 、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像楼台的。

19 、堂若者 :有像厅堂的。堂,厅堂。

20 、坊若者 :有像牌坊的。

21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 :一片迷茫的样子

24 、依稀 :隐隐约约。

25 、既而:一会儿。

26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

27 、危楼 :高楼。危,高,高耸。

28、 直接:一直连接。

29、 霄汉 :云霄与天河。

30、 窗扉 :窗户。

31、 皆:都。

32 、洞开 :敞开

33、裁如星点 :才像星星那么小。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 :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连词,表并列。

36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有的。

38、凭 :靠着。

39 、不一状 :姿态不一。

40、逾时 :过些时候。

41、倏忽 :突然。

42、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43、遂 :终于。

44、孤 :孤零零。

45、耸 :耸立。

46、惊疑 :惊奇,疑惑。

47、碧 :青绿色。

48、然:但是。

49、数:几。

50、明(出自文中“则明愈小”):光亮。

51、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 。 (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2、 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3、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4、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5、直接霄汉: 古意: 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七年级语文山市的同步练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青冥(  ) 禅院(  ) 飞甍(  ) 高垣(  )

睥睨(  )(  ) 连亘(  ) 窗扉(  ) 倏忽(  )

2.本文选自 ,作者蒲松龄, (朝代) 文学家,号 。

3.用课文原句回答:“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5.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到 为初生阶段; 为发展阶段; 是____阶段。

6.课文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为什么不能删去?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恒: )

⑵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无何: )

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 )

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

⑸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 )

⑹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逾时: )

8.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⑷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市》达标题B卷

1.《山市》选自《 》,作者 , 代 家。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相顾惊疑。( ) A.照顾 B.看 C.拜访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A.细小 B.值得 C.匆匆

(4)惟危楼一座。( ) A.危险 B.危害 C.高

3.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恒(经常)不一见 相顾(看)惊疑

B.始悟为(成为)山市 以(用)亿万计

C.惟(只有)危楼一座 则明(明显)渐少

D.或凭(凭借)或立 与世无别(差别)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5.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市》达标题C卷

语段点将

奂山山市,邑( )八景之一也,然( )数年恒( )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 )饮( )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 )惊疑( ),念近中( )无此禅院( )。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 ),始( )悟( )为( )山市。未几( ),高垣( )睥睨( ),连亘( )六七里,居然( )城郭( )矣。中( )有楼若( )者,堂( )若者,坊( )若者,历历在目( ),以( )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城市依稀( )而已( )。既而( )风定天清,一切乌( )有,惟( )危( )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 )皆( )洞开( );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 ),楼愈高,则( )明渐少。数至八层,裁( )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不可计其 ( )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或( )凭( )或立,不一状( )。逾时( ),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 );倏忽( )如( )拳如豆,遂( )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与世无别,故( )又名“鬼市”云。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2、 解释文中括号前的黑体字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然数年恒不一见( ) B、 始悟为山市 ( )

尘气莽莽然 ( ) 可以为师矣(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C、见宫殿数十所( ) D、 又闻有早行者(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④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⑤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⑥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⑦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⑧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⑨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⑩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5、 填空

⑴《山市》选自 ,作者 ,字 ,号 ,世称“ ”, 代文学家。

⑵文中“惟危楼一座”中的“危楼”两字,我们不由地联想到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 , ”两句诗。

6、 问题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

(6)运用科学知识,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山市》教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想像。再现“山市”奇景,理清文章思路。

3、运用。学习文章手法,进行片段练习。

课前准备

1、合理划分小组

2、初步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情境。

师:刚才我们展示的这几幅图片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市蜃楼”。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山市》一文,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山市”蜃楼的画面,其实,“山市”跟“海市”一样,都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一次,所以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笔下的“山市”,去感受它的奇妙。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活动一:诵读,疏通文意。

(一)诵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更离不开一个“读”字。我们要通过朗读,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把握语音的抑扬顿挫,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用圈点法划出生字。

指名说出生字词,然后多媒体展示,一起朗读识记生字。

奂(huàn)山 禹(yǔ) 青冥(míng) 禅(chán)院

飞甍(méng) 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连亘(gèn)

窗扉(fēi) 逾(yú)时 倏忽(shū)

师:请同学们再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大声朗读,或摇头晃脑似的吟读,或同桌对读,或小组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在你朗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拿不准朗读停顿的句子?

生:“然数年恒不一见”一句该怎样停顿?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她一下?

生: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该这样读:“然数年/恒不一见”

师:好,同学们同意这种读法吗?

生齐:同意。

师: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这一句我不知道该怎样读?

生:应该这样读吧,“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师:这样停顿可以吗?

生:“不可计/其层次矣”停顿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读为“不可/计其层次矣”

师:很好,按照意义“计其层次”应该是连在一起的。还有其他句子吗?

生:没有了。

师:为了检查课文是不是读熟了,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去掉句读后的原文),自己试读一下,看能否流畅地把文段读下来。

学生自由试读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纷纷举手,师指名朗读,然后齐读。

点评:该环节以诵读入手,让学生在诵读中扫除字词障碍,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为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做铺垫。其中去掉句读朗读一环节,比较巧妙地检测了学生对课文文意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二)译读

师:同学们刚才的朗读,字音、停顿都把握得不错,但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内容是不是理解了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圈注难点,教师适时提示。

师: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

生:“高垣睥睨”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为他解答一下?

生:“高垣”是高墙,“睥睨”是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高高低低的城墙。

师:对于这个解释,你还满意吗?(满意)还有其他疑难吗?

生:“危楼”是什么意思?

师:“危楼”就是危险的楼,是不是?

生齐:不是。

师:那是什么?

生:应该是高楼的意思。李白的《夜宿山寺》一诗中有一句“危楼高百尺”,就是这个意思。

师:引申得很好,“危”在这里是“高”的意思。

生:“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这句话该怎样翻译?

师:哪位同学能翻译一下?

生: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姿态各不相同。

师:非常准确。注意其中的“或”,在文言文中,“或”有“有人”“有时”“或许”等多个意思,在这里根据文意可以理解为“有人”。

师:还有其他疑难吗?(没有了)好,看来同学们刚才在疏通文意的时候,小组合作得非常成功,大部分问题都在小组内得到了解决。

点评:该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文意,多数疑难词句都在小组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未对文中难点做深入点拨,此环节没有突出文章词句方面的重难点。

活动二、想像,理清文章思路。

师: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文章用词方面突出的语言特点?

生: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

生:用了夸张。

师:夸张是一中修辞,不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后面我们要讲这个问题的。

生: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四字美词,怎么样?

生读课文,找词语。

师:请同学们将划出的词语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小组交流。

师:关于时间的词语有哪些?请各小组说说,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全面,最准确。

生:我们小组找了四个,忽、未几、既而、倏忽。

生:我们找了六个,忽、无何、未几、忽、既而、倏忽。

师:确实不少了,那么还有没有?

生:应该是七个,还有一个“逾时”。

师:对。“逾时”也是表示时间的,总共有七个,请看大屏幕。

学生结合大屏幕归纳:

★表示时间的词语

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忽——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师:我们再来看写景的四字美词。大家都找了哪些呢?

生: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生:还有孤塔耸起、高垣睥睨。

生:还有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师:文中的四字美词真不少,同学们都找得非常用心,让我们结合大屏幕熟悉一下:

★写景的四字美词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高垣睥睨、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边读边记一下刚才我们找的这两类词语。

学生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课文,让学生在空格处填写这两类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市在不断地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看看,作者共描写了几幅不同的画面。

生:三幅:孤塔、城郭、危楼。

生:应该是四幅吧。还有宫殿。

师:同学们说,应该是几幅呢?

生齐:四幅:孤塔、宫殿、城郭、危楼。

师:作者蒲松龄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四幅画面,为我们再现了山市初生、发展直至高潮的过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描写山市内容的文字划分层次。

学生小组讨论分层。

师:对于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先不集体展示,让我们对课文进行分层次朗读,看看大家的意见是不是一致。男同学读第一层初生阶段,女同学读第二层发展阶段,全班齐读第三层高潮阶段。

学生分层朗读。

师: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在一、二层的分界处有个别小组出现分歧。同学们想一想,第一层应到“念近中无此禅院”,还是“始悟为山市”?

生:始悟为山市。

师:为什么?

生:应为到这里山市才初露端倪。

师:有道理。作者把握住了山市变幻莫测的特点,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层次分明。

师板书:

时间

A、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变幻莫测)

B、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C、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师:目睹山市奇景,是偶尔机缘里的幸运。蒲松龄的《山市》文景皆佳,韵味荡漾。无论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曲尽其妙,给人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对于这样的名篇佳作,我们当然要熟读成诵。同学们不妨先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层,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背诵下来。

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层次。

点评:该环节结合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四字美词,理清了文章写作思路,明确了山市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最初的课堂设计中,本来有一个用简单的图示描绘文中几幅画面的环节,想借助这个环节让学生形象地再现山市奇景,从而培养想象力,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可惜因为时间紧张不得不去掉了。

活动三、运用,片段描写练习。

师: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四字美词和层次分明外,值得我们学习推敲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一下。可以运用“多侧面发现”的方法,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描写角度、情感表达以及同学们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加以体会。

学生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发现的文章值得我们学习的美点。

生:“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用了夸张,写出了楼的高。

生:“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用了排比。

生:“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用了比喻。

师:这些都是从修辞的角度说的,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发现,比如说文章详略的安排。

生:“危楼”是详写的,其他是略写的。

师:你读得很细致,文章既有宏观的勾勒,也有细致的描绘。

生:还有动静和静景的结合。

师:很好。这也是景物描写的一个角度。

师总结归纳: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文章在写法上的美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修辞恰当。“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是巧妙的夸张;“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是生动的'比喻;“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是整齐的排比。

②详略得当。作者写城郭“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气象,以虚代实,粗粗勾勒了一个庞大城市的规模和轮廓。但对“危楼”,不仅描摹了楼的高大、雄伟以及它简洁、明朗的结构,而且还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写出了楼上各色人等的活动,细腻点染了楼中人物的风姿和神态。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赏心悦目。一系列四字美词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明了而又富于表现力。

③动静结合。作者采用虚实相生、动静相结合的笔法,具体描绘了山间蜃景中变幻莫测的一楼一景,一人一态,写得极有情味,令人目不暇接。

同学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能为我所用的东西才会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蒲松龄用如此优美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难得一见的山市奇观,我们不妨学习文章的写法,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片段。比如日出、日落,风雨……要求:运用时间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同时适当运用文中所学的其他手法。

学生自由练笔,然后指名朗读,相互点评。

(学生片段描写略。)

点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该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文章写法,并结合片段描写加以具体运用。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贵在养成好的习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最好的习惯就是积累,这一课,老师建议你积累以下内容……

附:知识积累卡

★表示时间的词语

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

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

★通假字

一切乌有:“乌”同“无”。

裁如星点:“裁”同“才”。

古今异义词

直接: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睥睨:古义: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今义:斜着眼睛看。

危楼:古义:高楼;今义:结构不安全的有危险的楼房。

★四字美词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难句翻译: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一。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除了积累好词、好句之外,还可以积累美文,积累经典的古诗词等等,希望同学们能真正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它会使你在语文学习中获益匪浅。

教后反思

大致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1、情境设置法。课前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从感性上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2、诵读法。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以诵读贯穿始终,从初读、译读到理读、背读,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文意,赏析美点,尤其是其中的去掉句读竞读和小组分层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3、质疑法。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相互释疑,教师只作适当补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是这节课的主导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5、画图法。《山市》中的景色瞬息万变、虚无缥缈,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堂设计中我本想从两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创造性复述来培养学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以画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将语言转化为图景的空间想象力。可是因为时间关系,该环节未得实施。同时最后的片段描写练习也因时间关系,学生水平未得到真实发挥,可以说是课堂上的遗憾。


    86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