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_译文_习题

俊炯2 1172分享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的感怀之作。词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慨放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表现,写得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极能感动人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_译文_习题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

  宋代: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注释

  ①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浅草:短草。

  ②茫茫:遥远貌。几:几度。

  ③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④底事:何事。谩:徒然。

  ⑤伏:制服。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练习题

  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3)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上阙的写景句进行赏析。(4分)

  (4)这首词的主旨与姜夔《扬州慢》相比有何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5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2、(6分)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② 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 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每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给3分;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3)上阙写景句情景交融。“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两句以“平沙”、“浅草”、空阔的“天”、“茫茫”的“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苍茫、荒凉的画面,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两句通过写夜间波涛拍岸,令人寒意顿生,表现了词人辗转难眠、忧虑国事、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感。(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4)同:两首词都有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或答“抒发了‘黍离之悲’”)。(意思对即可)

  异:李词除了与姜词一样都表达了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外,还写了自己年青时的报国之志和如今报国无门的失意愤懑。(意思对即可)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_译文_习题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是南宋李好古的的感怀之作。词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慨放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表现,写得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极能感动人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44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