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要怎么进行转化

庄宇 224分享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造成这一特殊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1 调查摸底,建立个人档案。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每次接手新班后要及时调查摸底,建立个人档案,便于对症下药。

  2 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因此,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学困生”的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育方法上或多或少都有其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不改变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方法,那么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老师一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老师拧成一股绳,共同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措施。

  3 建立学习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后进生都缺乏竞争意识:往往有自暴自弃的思想,不愿意去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所以我就把班里学生按不同的层次分成几个小组,而且不同的小组完成作业的难度不同,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中比一比谁做得认真、做得好、进步快,这样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大很多,但好、中、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能提高班级的整体水评。

  4 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大部分“学困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懒于动脑,下课不做作业。可见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怎么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

  ①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你,他也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就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所以我们老师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平时多关心爱护他们,蹲下身来与他们交朋友,做“学困生”的代理家长,让学生愿意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我们。

  ②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虽然“学困生”鲜有让我们可以表扬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灵放大镜去放大他们的优点,“学困生”还是有不少值得表扬的地方。

  另外,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学困生”有机会感受成功。凡是“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优先让他们来回答。为“学困生”布置与他们水平、能力相适应的作业,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每次测验,对不及格的学生,暂缓打分。在评讲完试卷后让他们再重做一次,并以第二次为准。

  5 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理解力差,掌握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普通学生要多得多。对于新知学习他们往往不去理解,死记硬背,记得慢、忘得快。对此,教师要花时间辅导。怎样解决辅导的时间问题呢?一是让学优生自愿与他们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与时间进行作业辅导。二是利用电话联系解决他们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能主动请教,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但由于他们的基础弱、接受能力差,进步是缓慢的,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方法

  一、加强“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学习成绩、思维水平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他们在校、在家经常听到的是“训斥”,看到的是“白眼”,受到的是“冷落”,感情上与老师不融洽,他们弱小的心灵往往要承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使“学困生”不堪重负。同时由于“学困生”接受知识慢、理解能力差,一般学生十几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却要花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作业时间相对延长,无形中加重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学困生”更因为难以承受心理上、学习上等方面的压力,从而消极厌学、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有鉴于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因此,我们要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在工作上以诚心、耐心和细心关怀、爱护“学困生”,尊重和信任他们,用博大的师爱来补偿那些在心灵上失去温暖的儿童。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要主动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抛弃自卑心理,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抬起头来扬眉吐气地做人。

  “学困生”由于自卑心理,表现欲望和参与意识差,课堂上很少开口,这对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很不利。因此,我把“学困生”编成几组,每节新授课之前给出2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背诵概念、分析应用题等基本练习,培养他们的表现欲;课堂提问时,尽可能让“学困生”与学优生机会均等,甚至还适当增加“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为使“学困生”答问成功的机会大,我一般提问他们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只要他们肯积极参与,我就予以肯定,凡是正确的都给予表扬。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加,不再因答错而难堪,不再因自卑而羞于开口,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逐渐形成了。

  在对“学困生”进行评价时,要把他们放在偏爱的位置上,对于他们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沙里淘金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唤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使“学困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转化成学习的原动力。

  二、灵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高频率”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联系“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分人分阶段地提出奋斗目标,实施“低起点、小步子、高频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目标,小步幅不断前进。

  第一,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需要分成若干个呈阶梯状的、经过努力可达到的小目标,“跳一跳,摘果子”是这些小目标的难度。由于小目标的难度不大,“学困生”容易产生尝试的念头,于是产生了积极主动的行为。经过老师的激励、帮助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实现了第一级的小目标,就通过了一道门槛。当第一个目标达到后,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进一步增强前进的信心,为达到下一个目标奠定了心理基础,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开端。

  第二,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让其多吃“小灶”。绝大多数“学困生”并不是天生愚笨,只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计算审题不认真,失误较多。面对面地、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能够使“学困生”清楚地发现自己的失误与错误,从而开阔他们的思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我班有一位学生叫刘敏,四年级时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通过对她的作业、试卷对比分析,发现她的计算题错误特别多,计算时不按顺序,“2”和“5”、“3”和“8”书写经常混淆,乘法口诀经常出现“4×9=63”之类的错误。针对她存在的问题,我给她制定了以下目标强化训练:①背熟乘法口诀;②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③认真书写,计算仔细、正确。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化练习、辅导,刘敏的学习习惯逐步改变,数学成绩快速上升,逐渐跨进了“学优生”的行列。

  另外,对“学困生”个别辅导时,既要导思想,又要导方法。“授人以鱼,益于一餐;授人以渔,益于一世。”通过辅导,能使“学困生”乐学、会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第三,要定期考核总结,通过考核总结检查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达标情况,并对达标情况做出恰当的评价,肯定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完成下一个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三、改革评价方法,允许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为了激励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我尝试着改革考试方法,采取A、B卷的分层考试方式,A卷比B卷稍微容易一些,更注重基础知识。在考试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试卷种类。分层考试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乐趣,尤其是“学困生”藉此树立了信心,产生了新的求知欲望。

  六年级学生王松丽就是分层考试的受益者。在一、二年级时,她的数学还能勉强及格,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她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在她上四年级时,我接任了她所在的班级。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从培养她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在期中考试时,她征求我的意见,选择了A卷,没想到竟然及格了,得了62分。62分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从三年级开始就长期不及格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成功点燃了她心中的火花,也使她更加有了信心,这是远比分数宝贵的东西。从此,她对数学开始有了兴趣,并表示今后要从学习兴趣中寻找学习知识的窍门,发挥长处,争取学习更好。现在,王松丽的数学成绩每次都在90分左右,而且她选择B卷的次数越来越多,逐渐跨入了“学优生”的行列。

    73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