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怎么对小学数学后进生进行转化

庄宇 224分享

  学困生的转化,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难题,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问题。但是很多老师对学困生的态度不正确,也没有掌握恰当的方法,导致学困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实践。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讲“圆的周长”,运用课件加以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学的生动、有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意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往往上课时经常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授听不进耳,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更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的情感都很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的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不仅在学生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注重对学困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适时的鼓励,促使他们能时刻积极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和学习方法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2、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我很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他们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自习课不认真复习,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好的习惯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我在考试测验中,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他们经过努力也有得到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他们目的。经过以上努力,我所任课班级的学困生的成绩提高很大。

  如何转化后进生

  一、转化“后进生”的动力

  笔者认为转化 “后进生”需要教师更多地付出。当教师面对面的接触 “后进生”时,会真正切身感受到研究和转化“后进生”的难度,这也考验着教师的耐心与毅力。“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能显现一个老师的教学艺术。“优生”绝不单单是教师教出来的,“优生”之所以能够考上好的大学,除了学校教育,还与家庭教育背景和学生本人的状况(譬如天赋、基础等)有关。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之处,不单单是使聪明的学生更聪明,同时也应使“后进生”尽快地提高起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与众不同之处是他能让差等生尽快提高成绩,这才是高超的教学艺术。

  二、转化“后进生”的原因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摸清“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转化他们,进而引导他们走向进步和成功。归纳起来,无外乎三个方面。

  1.个人原因

  要么是沾染了不良社会风气,要么是身体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要么是智力欠佳、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笔者现在刚接手的班上有个学生,到三年级还不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也未掌握乘法口诀表,询问学生家长和先前教过他的老师,一致反映其智商低下,数学考试分数常常为个位数。笔者对他“量体裁衣”,专门布置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题,刚开始允许他扳指头数和做,教他记忆的方法,慢慢过渡到心算及熟练背诵出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最终提高他的运算速度。训练了一个学期,他的数学考试分数变成了两位数,二三十分,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他毕竟进步了,家长也喜出望外。笔者认为教师只要对学生不离不弃,持之以恒地教育,学生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2.家庭原因

  要么是父母溺爱或粗暴,使孩子远离父母,仇恨周围的人和事;要么是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把一些孩子看来低级庸俗的语气、习惯带回家;要么是父母离异,导致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孤独、叛逆,渐渐沦落成“后进生”。比如: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笔者班上有一个学生,面黄肌瘦,每天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沉默寡言、形单影只,同学们也不愿和他玩。对于这样“脏”“差”的学生,笔者也不喜欢。有一天上课时,当笔者的眼光和他的眼神相遇时,他先是惊讶,而后便低下了头,笔者发现他黯然无神,莫非他有心事?第二天他没来学校,笔者从其他老师口中得知他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继父待他不好,经常打骂他。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的影响,他才会变得如此自卑,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3.学校原因

  要么是教师不尊重学生,让学生失去尊严,进而播下对老师、对教育仇恨的种子;要么是教师像花圃中的园丁,“一刀切”整齐划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使学习成绩本来有些差距的学生,渐渐沦落成“后进生”;要么是孩子尝试多次仍未获得成功,进而失去自信,成为“后进生”中的一员。笔者刚教完一个全校公认为最差的班,主要是成绩最差,数学平均分比第一名的班级差20多分,与倒数第二名相差8分。之所以这样差,原因有二:一是这个班是分流出来的,尖子生少,差生多;二是数学老师换了好几个,学生不适应。笔者是最后上任的,也就是六年级接任的。短短的一年时间,笔者通过制定和完善课堂听课学习制度、作业管理制度、考试奖惩激励制度,推行积分扣分的公平竞争机制,多鼓励少批评,巧促差生转化,缩小后进面,硬是把这个班的数学成绩提高到全年级(共7个班)第三名,与第一名缩小了十多分的差距,令同事刮目相看。

  三、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为何要转化“后进生”?笔者认为转化“后进生”的目的,不仅仅是对 “后进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抓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转化“后进生”,首当其冲的是要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求知的乐趣进而享受成功的快感。其次,教师要加强对 “后进生”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教育。

  1.借助情感的力量

  人心都是肉长的,“后进生”也不例外。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一剂良药。“后进生”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惩罚长大的。教育是一种情怀,因此教师要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切实让“后进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2.借助集体的力量

  比起老师单枪匹马的独斗,学生集体的力量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因此教师要把对某一 “后进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3.借助心灵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要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帮助他们扬起向上的风帆,增强他们向上的自信心,对“后进生”犯的错误给予宽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在鼓励中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多给他们一个微笑,多给他们一个赞扬,多与他们交流,多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总而言之,对“后进生”多些尊重,多些关怀,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少些斥责。

  四、蜕变“后进生”形象

  转化“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可能一下子让所有学生全懂全掌握,需要反复训练、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诚然,“后进生”的转化也要经过“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当“后进生”多次出现反复时,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时时考验着教师的耐心与韧性。

    73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