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示灯,主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给予方法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便会得到加强,自学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终身受益,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一、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预习不是一种虚设的强制性完成作业的活动,是学生们认识新课程、了解新课程、对新课程进行地相关补充和延伸的活动;是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内容作好思想、情感、态度、知识上的准备,是学生自我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与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也不是指为实施某次课堂教学所作的相应的备课准备,而应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自由探索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二、正确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1.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安排

  一般而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预习都会安排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或放学后。这在意识上就缺乏前瞻性。预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即效性

  老师要有时间观念上的提醒指示,督促学生及时预习。比如老师可以安排自己的课程代表在上课前在黑板上写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出“请预习课本内容”等文字提示,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自学老师要讲授的新课。

  (2)阶段性

  合理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在当堂课上留时间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或相关段落,并作出阅读提示。比如我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就留了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下一段落的内容,并且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领会文章的意境。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3)学期性

  这主要针对假期而言。既在假期安排学生自行学习新学期要讲的内容,并作出相关提示。例如在暑假期间我要求学生对下一学期的新课《草原》进行预习。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同学还在父母的带领下亲身到草原之上体验了一把,把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了一篇作文,词语真切、感人。

  三、引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方法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己不懂的语句段落;划分段落,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重难点;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摸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2.搜集整理相关课文的资料。比如说文章的作者、出处、简介等。有些文章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对其不是很了解。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一些途径搜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上课,利用所搜集整理的资料结合老师所讲获取相应的知识。这样学习不仅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其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

  3.尝试利用课程内容或提示解答课后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文内容再次品读,深入理解课文,写下标注。

  4.掌握生字词,并在文中找出,作出标记,加深印象。

  四、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与评价

  1.老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相互检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比如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交流思想,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老师个别抽查,对预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比如发个作业本或发个小红旗等,亦或是在小组评分上做个奖励的标识等。

  3.老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地提问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引起学生的重视。或要求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等。

  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兴趣

  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会提到预习两字,但对预习的过程往往关注得比较少。或者预习归预习,上课归上课,上课与预习完全脱节,没有很好地运用学习预案,这样就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其实要保持预习的恒久性,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课堂教学时充分考虑学习预案,充分把学习预案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有效衔接起来,保护孩子良好的初读乐趣。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学收获、展示自学成果,提供学生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预习的积极性就高,对平时不大爱预习的同学也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预习氛围。

  二、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小学年级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学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首先,粗读课文。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小蝴蝶花》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小蝴蝶花是什么样子?课文写了关于她的什么事情?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蝴蝶花”为题目?……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引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次,根据课文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如果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此时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掌握课文里的字词。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好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第四,反复诵读课文。反复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第五,细读课文,并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

  三、合理利用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情况。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适当抽出时间听写生字、新词,说词义,记录下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组与组的评比。比如:每节课上课前几分钟,可以抽出时间及时检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摸清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进行组与组的互评。对学生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可分组比较看哪组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最能难倒对方,课上展开评比,对预习质量进行测评。可以采用加分制,比如哪个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可以加记一分,哪个组提出的问题能难倒对方可以加记二分等等。这样在课前,学生就积极地把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记下来了,并在上课时,每个小组记下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各组学生在互问、互答、互评中对预习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变枯燥乏味的检查为生动活泼的竞赛。

  3.实行多元评价。要把过去教师一人的评价方式变为教师、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在自评中,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能看到自己的发展过程;在互评中既认识了自己,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情况,找到了差距,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预习兴趣;通过收集家长了解的预习信息,能综合评价学生的预习成绩,对当天预习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必做口头上的表扬,并及时反馈给家长,还可以每月评出预习标兵,在班内进行表扬,发给奖状作为精神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74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