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课前预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能够拥有高效率的预习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 规范常规步骤,强调预习的可操作性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小学生年龄小,还不完全具备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并向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尽量细化预习步骤,可操作性要强。

  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本预习作业本,记载每篇课文的预习内容,让学生逐项逐条对照自学。预习一篇课文,我一般来说都让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是自学生字新词。要求对照拼音,读准生字读音,分析生字字形,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要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解决。二是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连贯,能有感情最好,在此基础上,再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在预习本上写上评价意见。三是文本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文本作者、写作背景及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 尊重个性差异,突出预习的层次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学生的个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能以同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完成相应的任务。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完成字词等预习内容的基础上,再完成一些课外拓展性的题目。而对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的字词和课文的内容就行了,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他们也做其他题目,则会使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使所有学生的个性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了“常规预习模块”与“拓展预习模块”,为学生提供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如预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超市:1.把课文正确朗读三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秦兵马俑的哪两方面的特点;2.学习本课生字,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3.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无法解决的做上记号;4.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图片资料;5.了解一代帝王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思考你是如何评价他的。在这里,1~3题为“常规预习模块”,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4~5题为“拓展预习模块”,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这样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三、 落实检查措施,促进预习的积极性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这也许是所有教师的经验总结。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还不强,如果教师光有口头布置,而不实施检查的话,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自觉完成,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对减弱。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检查时间一般安排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共同交流,同时组长用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每个成员的预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评价,最后将组内无法完成的内容递交大组讨论。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评价,交流预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预习成果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也体验到了自己和他人合作成功的喜悦。

  此外,也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检查与监督作用。学生预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预习效果的好坏与家长是否参与有很大关系。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总要求学生在完成以后让家长签字,目的是让家长作一个初步的检查,及时发现孩子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

  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1.教师要向学生阐明预习的必要性。

  在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预习的必要性,这样学生认识了预习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就会遵循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

  2.教师要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而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这一学习转变,通过具体示范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

  3.预习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

  “开始时学生不知如何预习。为此,教师不仅要安排预习时间,布置预习任务,而且自修课也到班里去,一是督促,二是答疑。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减少教师在场的时间,预习任务也不要布置那么具体,课本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都要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对理解上确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留待正式上课解决。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的,课堂上就有足够的时间抓住重点、难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自修课中自觉进行预习,这样做既培养了预习能力,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对预习知之甚少,需要教师具体进行安排如安排预习时间,安排预习任务等,而且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全程陪伴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减少教师陪伴和指导时间;到了中高年级后就可成为一种习惯。

  4.低年级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字典等方式收集资料仍有一定的困难,但在预习和日常生活中积累词语仍是可行的。

  通过让学生积累词语,为中高年级的预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资料收集对以后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有重要作用,积累词语是培养收集资料能力的前提准备,对积累词语的训练为收集资料能力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预习时,教师若能正确指导积累更多词汇的方法,会让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预习生字时,指导学生掌握音、形、义,再找生字的形近字,分别组词。这种拓展式的预习方法,使学生温故知新,丰富词汇。如:预习生字“辩”时,学生在掌握“辩”字音、形、义的基础上,组词:辩论、辩解、争辩等,然后找出其形近字“辨”、“瓣”“、辫”等,再进行辨析,分别组词。为了激发其预习兴趣,开展组词、造句比赛,不断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这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拓展词汇的渠道。

    74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