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庄宇 224分享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基础,所以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研究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数学来说,更是如此。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性思维极强的学科,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更复杂。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味依赖课堂教学,依赖教师。学生课前不预习,容易在课堂教学中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学生下课之后不进行复习,没有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这样一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积累越来越多不懂的知识。

  2.学生常犯数学规范性错误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还存在其他问题。数学是有一门有特殊符号、规范步骤的学科。很多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很好地理解数学符号、数学公式等。这样的学生很容易用错数学符号、乱套数学公式。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粗心大意,出现计算错误。比如,很多小学生加减乘除混用、小数点混用、看错题目等。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生习惯,不喜欢进行检查,没有进行验算;有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喜欢摘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解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

  1.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数学知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并把这个作为一个课上非常重要的考查过程。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思考,了解老师即将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并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标出自己认为的重难点,或者学生自身不理解的复杂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已有所了解,可以选择性听讲,并且可以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数学疑惑,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提升学生课中认真听课程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后学习的任务量。另一方面,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现场模拟生活环境,提前准备好道具,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角色。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与生活。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并使用数学术语

  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培养使用专业数学术语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小学生有很大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某些行为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给小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以此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规范自身用语,用正确、规范的专业数学术语来教授学生,使学生形成严格规范使用数学用语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W习习惯不是朝夕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持之以恒地用正确方法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1、创造机会,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好习惯。

  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应遵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简单重复模仿到有意识训练,进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规律。为此,可紧密结合教学过程随时讲评学生的常规遵守情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你的站姿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美”、“你的声音像播音员一样甜”、“你的口齿比宋士雄还流利”、“你的字写得多好呀,如果不涂不改的话,就能得三朵小红花了”(正确、规范、美观)。并对难以形成的习惯进行反复地行为演练。“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

  2、发兴趣,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很重要一点是依靠学生自己长期主观努力。特别是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更需要学生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幻灯片和制作色彩鲜艳、富有趣味的教具,并注意演示,经常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他们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去行动或克服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7个葫芦兄弟上山采香蕉,每人采7根香蕉,大家来替这些葫芦兄弟数数看,它们一共采多少根香蕉,怎样算得最快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7的乘法口诀再进行讨论:“6和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记住6的口诀,怎样记7的口诀?”“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像老师那样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3、因材施教,让学生人人都有好习惯。

  学生刚入学,好奇、好动、贪玩、自尊心强,不习惯学校生活,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任性、散慢。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可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办法,来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发他们去重复曾经受到表扬的行为,巩固发扬这些优点。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低年级段学生的成绩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差异。

  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习惯的机会。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感到自己能力超群。出类拔萃。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并产生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光辉形象。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做出种种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经常用“肯定”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用“赞赏”激发学生的自律、自强,从而培养学生成功的习惯。

    72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