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庄宇 224分享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把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方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已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讲授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学生则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进而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

  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如何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这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应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要的活动者。通过课上和课下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最终由他们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直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导。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绝不是简单地转变他们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完全转变,这是关键所在。

  总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并协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的,从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一个阶段目标,很清楚地提到,学习兴趣的培育是摆在首位的教学目标,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可轻视。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他们才会想学、愿学、乐学,才会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力求使大多数学生都有所收获。语文教学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激发兴趣和探索动机。在教授《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同样是马,只要调换一下出场次序就可以反败为胜”,鼓励学生分别扮演田忌和齐威王各自的三匹马,亲身体验两场比赛的经过,学生纷纷积极上台参与活动。通过演示形象地领悟了其反败为胜的道理。这一教学案例充分说明了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三、营造民主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积极创造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通过互评、讨论,相互启发,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在教师的适时提示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减轻了学习压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给老师提意见、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到见解。教师还应耐心倾听,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

  四、培养自主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放松,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辩驳,真正地体现出自主、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通过阅读提出各种问题:邱少云有机会把身上的火扑灭为什么不动?邱少云为什么会趴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光荣牺牲?通过提问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从中体会到: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是多么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分清楚“乱”与“气氛活跃”的差别。如果学生围绕着“学”而乱,如果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此,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参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实现课内外结合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弥补课内教学活动的诸多局限性,使学生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果教师能由课堂向课外的辐射,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如讲授《要下雨了》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查找、搜集一些预测天气变化的“大自然的语言”。下堂课学生们便开始展现自己的搜集成果。有的同学提到:早晨麻雀啭鸣表示天气晴朗;有的说蚯蚓出洞爬出地面表示将要下雨;还有的说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蚊子成团等是下雨的征兆。这样通过课余对知识的搜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具体的课外活动还可以选择:举办知识竞赛、组织语文兴趣小组、课间游戏、设置问题信箱等。总之,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中的自主学习方法

  一、注意养成,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识字的主动权。新课前,要求学生把文字中含有生词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改写的写。读准字音,记住音、形特点,利用工具书查字义,然后准确书写,再自己默记所学生词。

  刚开始识字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在课堂和平时的训练中药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词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提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二、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绝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具体思路是: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点字、查字、认字、写字;第二步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拟写大意,体味作者感情。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让学生先写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第三步细读课文,划出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得问题,写出文章中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教师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去教学,定会事半功倍。

  三、结合生活,培养“自主写作”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遇见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需要记叙下来。因此,我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那么怎么去培养呢?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阅读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练习。例如: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就让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公园或写自己的校园;学了《三味书屋》就写“我们的教室”,仍要求学生按方位顺序来写。学生非常熟悉自己的教室,加之又有范文为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如:学了《劳动最有滋味》一课,我设计了《我学会……》。这样的练习既是仿写的练习又是劳动后心灵感受的真实体会,同时更加深了思想教育。

  四、总结升华,培养“自主测评”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不同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学习的意识;我还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条件,帮助学生结对子,形成互助、互测、互监、互竞争的学习方式,让每对学生完成一天一课的字词,一周一首的诗词积累等;每周互出一道小考题互测互评,而我会在周末的语文课上进行检查与总评。

  学生通过“自主测评”,不仅增长了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归纳能力,而且通过学生的独立实践,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73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