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使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使学生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导入式提问:在导入新课时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力

  1.导入时的问题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问能帮助课堂实践者获取了解学生观点的入场券,并能支持他们在学生的心理建构和课堂内容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所谓的既有效又有建设性的提问,它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带动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创作性回答。当学生们饶有兴致的投入自己的学习过程时,他们便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所学到的也会更多。如果说教学过程是理解性教学的核心,那么,有效提问就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

  2.导入时的问题设计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是多数同学都能参与课堂,积极发言。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适中、要求不同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智能强项,使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感和针对性,兼顾好、中、差生,对于一些不愿开口或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多用Yes or No问句、选择疑问句、True or False判断题形式,并适当给予一点提示,最后还要鼓励学生,“Very Good”这样既能缓解后进生的心理压力,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面对中等生,我多选择when,what,where,who等特殊疑问句,以此鼓励中等生经过独立思考和仔细观察,作出回答,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对于反应敏捷并具丰富知识的优生,我一般设置由how,why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并鼓励他们多讲一些。如在教学NSEFC BOOK1 Unit4 Earthquakes导入时,我提供了一张百元钞票、一包饼干、一个手电筒、一瓶矿泉水,设置了如下问题,并要求相应的学生回答。

  Q1: Do you need all these things when an earthquake is coming?(基础较差学生回答)。

  Q2: What will you choose first when an earthquake is coming?(中等生回答)。

  Q3: Why do you choose…when an earthquake is coming?(优生回答)。

  二、讲解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深入思考

  1.讲授新知识新提问:这类提问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比如,在教学NSEFC BOOK7 Unit2中的语法:动词不定式的完成式to have done something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语境:Miss Zhong is in the office.Wang Lin wants to ask her something. When entering the office,Wang Lin would say:I am sorry.When leaving,Wang Lin would say:I am sorry.A.to trouble you B.to have troubled you 根据语境,运用旧知识to trouble you学生就会比较容易了解新知识to have troubled的使用了。

  2.学习新知识时提问。可以抓住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解惑,逐一突破。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教给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通过提问,提供学生思维的空间。比如,在教学v-ing与v-ed作定语时,设置这样几个问题:Can you drink boiling water?Why or why not?Can you drink boiled water?Why or why not?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学生会进而行到a falling leaf 与a fallen leaf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强化新知识时提问:这时的提问,能抓住的只是疑难点。在强化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巧设问题可以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考,最后豁然开朗。教师常用的提问主要有:

  Q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

  Q2: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and…

  Q3: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三、总结式提问:在讲完课文后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的结尾,通过发人深省的问题,留给学生悬念,引发遐思,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比如,在教学NSEFC BOOK1 Unit3中的Journey down the Mekong时,在结尾可以这样提问:If you were one of them, 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journey? 这样的问题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温习,概括和延伸,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是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怎样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围绕目标,设置问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教师在备课时,要能根据教学材料的不同特点确定具体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问题设置需要注意:

  一是问题的完整性。如果设置的问题缺乏完整性,就会导致课堂上的提问凌乱而没有层次感,其课堂表现往往是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提问,一个接一个的回答问题,看起来似乎思维很活跃,但学生却没有办法找到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无法形成对所教内容的整体印象。在An Adventure in Africa这篇文章中,围绕语言知识目标,应该设置以下主要的问题:Where will Toby go on adventure? What is his travelling route? What will Toby see and do during each part of the trip? What preparations will he make for such an adventure travel?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将能够充分了解Toby的这一次非洲探险之旅计划,并能仿佛置身于其境,激发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强烈欲望。

  二是问题的层次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没有内在联系时,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学生无法回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完全相同时,这个问题就太容易了,学生凭记忆就能回答,不利于学生思维培养;只有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联系但又有些不同时,这个问题就难易适中,它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积极思维才能回答,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设置的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的细节辨认到整个语篇的理解,由单一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问题的设置要体现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性。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的呈现要力求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这样教师才能促使学生进入问题思考者的角色,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创设问题的情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特别要强调:

  其一,设置悬念。设置教学情景,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出问题,也可以利用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来设置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表现出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活动的生成性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例如,在课文进行导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首先向学生展示非洲大草原的美丽景象,学生边看边听,然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find this piece of land? If you were given a chance,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our of Africa? 通过视听对感观的刺激,自然引发了学生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向往,激发了学生的探险欲望,带着一种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其二,提问要有连贯性。提问时,问题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体现问题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这样的提问实际上也是化解了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抵达问题的最终目标,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在skimming阅读阶段,可设置以下问题:Who writes the letter? To whom is the letter written? Who is Aihua? What does Toby say in the letter? Will he travel alone? Where will he travel? 通过这一连贯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确定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信中讲的只是冒险旅游计划,而不是真正的旅行。

  三、激发思维,引答问题

  观察课堂提问是有效的还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看它是激发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是限制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此,教师要注意:

  1.保证足够的思维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耐心等待�W生的回答。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当学生的答案不是自己期望的答案时,为了急于获得结论,往往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不够准确的答案不加理睬,而是急于重复或催促问题,或转向他人,甚至自己代答,很少有关于这个问题或其他方面的启发、点拨和对话,这样做,不但达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还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2.关注思维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回答出来预设的答案,就继续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其实,在教师满足于某一位或几位学生能够说出课前预设的问题答案的同时,实际上却使更多的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锻炼思维的机会。教师不但要关注个别学生的答案,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过程。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个别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扮演引导者或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老师可以追问学生:How did you get the idea? Why do you think so? 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以便促进学生共同思维的发展。

  3.体现思维的价值。教师的设疑必须具有思维价值,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思维状态,应减少使用信息性问题,因为信息性问题答案明确,无需学生自我创造,应加大发散性问题的比例。例如,文章最后讲到,Toby在游完非洲之后还要去Himalayas,关于Himalayas作者只是一带而过,并无任何描述。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Why are they interested in going to the Himalayas? What do you think is most needed while climbing the Himalayas? 学生既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结合上一单元有关Yeti的故事的内容展开思维。

  四、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深化问题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提问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有必要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并通过一定的活动和练习,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做法有:

  1.开展合作学习,丰富问题的答案。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回答,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即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在Discussion部分,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Have you ever had an adventure travel? If not,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旅行经验及想法,形成一�N信息互动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问题答案,同时合作学习的轻松环境也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增强自信感。

  2.说与写相结合,问题在写的过程中得到升华。通过问题的互动,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Toby非洲之旅的整个行程安排,既要体现对所提问题的整体把握,又要注重细节的描述,同时还要表达出不同的感受。从整理思路、组织素材,到列出提纲、遣词造句、写出文章,整个过程是连贯一体的。这样的写作练习既能加深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73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