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庄宇 224分享

  自学能力就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导学生,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兴趣,是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培养自学能力固然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但仅有科学的方法而无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够的。

  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它表现对语文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激发兴趣时,特别是重视把课教得有个性,用形象生动的讲解,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学习语文,要掌握的东西很多,非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做老师的总喜欢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学生,用“悬梁刺股”,“磨棒成针”等故事来启发学生。这当然也有必要,但是,道理讲了一大堆,故事讲了一大串,一些学生仍“苦”不起�恚�始终学不进去。此时,我们就要了解青少年的特点,把他们从“乐嬉游”引导到乐学习上来,使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我们说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绝不是说可以撇开语文教学目的于不顾。而一味地说笑话,耍滑稽,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造情境让学生领略,不断地获得新的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处于好景在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遇到难题也非攻克它不可,这就是“不教”的开始了。

  三、启发思维,是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加强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手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取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四、掌握方法,是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点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终身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重视学法,实现大量阅读、有效迁移,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明确的学习步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运用“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非常有效。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度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词语,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四步自读法充分体现了三个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动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独立(个人)学习与合作(小组)学习相结合,保证让每个学生读有其序,思有其法。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大量进行阅读实践,变老师讲为学生学,他们充分自读,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交流,再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审美和思想教育。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做到循序渐进

  这种学习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符合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规律,让学生觉得入门不难,从而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肯在语文这一科下功夫,要想取得好的成效,首先应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不可急于求成,进度要得当,如果就一课而言,学生应当先掌握文章的字、词、句,弄清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文中相识,在彼文中做到相知,不可囫囵吞枣。否则,难于消化,日积月累会丧失学习兴趣,懒于涉足语文;反之,学生会在点滴进步中,兴趣大增,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自身眼界开阔,在认识事物时,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同时,也会使学生由对简单字、词、句的理解,扩展到对课文的深入分析,从而掌握文章的要旨,达到“因通一书而后及一书”的效果。

  二、做到“熟读精思”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感到头痛的是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熟读精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强调的就是“熟读”,一篇陌生的文章,是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与它相识的,虽无须达到熟读成诵,但却应理解句意,领会作者意图,感受其丰富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应做到“精思”,这样才能把文章学得“精透”。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强调了读文章的“精思”的重要,何为精思?魏书生曾打个比方说:“雕塑的艺术,在于取一块石料,把没用的去掉”。在阅读中也应具有此种艺术,拿来一篇文章,把没用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精读的部分,善于阅读的人是关于略去不必要的阅读部分的人,也是关于在浩瀚的文章海洋中撷取有利于自己的文章的人,所以说“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即读书贵在“熟读精思”,以此为基础,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三、做到“虚心敢疑”

  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敢疑的精神,骄傲是前进路途中的大敌,切莫因取得一点点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应谦虚谨慎,虚心求教。被称为“至圣”的孔子都曾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我们这些刚初中的学生,虚心更应是初中生的一种美德,只有虚心才知己不足,才会不断拼搏、进取,才能增长知识,在虚心的基础上,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在阅读中,反复琢磨推敲,深刻地领悟书中的意思时,要敢于纠正出书中的错误,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会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四、做到“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抓住基础是关键,勤奋思索,虚心学习是必然,为了是收效显著,所以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一而终不懈地努力,肯下苦功,有恒心就如“水上撑船,一篙不可缓”,否则将一事无成,半途而废。

    73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