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学能力要怎么进行提高

庄宇 224分享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奠基性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阶段。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从现实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之下,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

  二、传授方法

  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小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很差,大多数的时候是以完成任务为主的。因此,传授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就成为教师的一大任务。 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会学生动手动脑,动手画、圈知识要点,标记重点知识;动脑思考问题。

  (一)教会自学例题

  在预习的问题上,教会学生学习例题。要求学生弄懂例题讲了什么,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便于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习题。哪里有障碍要做好记录,这样便于学生做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会运用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可以要求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并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从一楼爬到五楼要10分钟,那么爬到10楼要多少分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试验后再验证自己的答案。

  三、教会合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形式,更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环节之一。

  (一)创设合作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寻找机会、创造情境,激励学生合作。

  (二)养成合作习惯

  每一次的合作,不是一搞完就完了,而是要以此为契机,使学生养成合作习惯。根据便利教学与组织的原则,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必要时交叉进行。部分情况,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或多人小组,以便利教学和组织为准。分组母的在于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力量和魅力,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集体小组的活动中成长,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提高合作效果

  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实现 的效果。教师自己从始至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目的实现,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要求学生合作探究“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面积在长和宽相等(即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面积一定时,在长和宽相等(即为正方形)时周长最小”,一定要让学生各自做完这两个探究,并进行交流总结汇报。

  四、放手探究

  雄鹰能翱翔蓝天,是因为雄鹰的父母敢于放手让它在蓝天试飞;成年狮子能独立的生活,是因为母狮敢于让幼狮独立进行捕食训练。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实现学是为了不学的目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获取知识,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质疑能力

  一、将自学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从当前小学的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地方尚属于封闭式的升学模式教育,即所谓“应试”教育。在升学指挥棒下,小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几乎都是围着课本转,教师说了算,忽视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造就积极思维、勤奋学习、

  刚毅顽强的创造性人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四个面向教育的需要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近一年的课堂改革尝试,我们将“自学的理念”和我校中年级学生情况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关注生命体验的课堂模式,将数学课初布定为三个模块:自学讨论→互动质疑→训练达标。

  1.课前指导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提供依据。自学采用两种方式: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以课前预习为主。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对于概念、图形、统计、规律、策略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学成果再汇报展示;对于计算和一般应用题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尝试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几名学生板演,重点关注成绩中下的学生。

  2.课上互动质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排斥教师的课堂讲授。精讲的前提必须经过学生的预习和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质疑讨论。合作交流提出质疑的目的主要是三方面:①使知识系统化;②解决疑难问题;③对问题作适当的拓展。实验中主要围绕“小组合作”和“小组交流”两方面进行探索。“小组合作”是为了实现自学与互学的相结合,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激活思维、探索知识、减轻心理负担。“小组交流”则要求教师一般围绕学生汇报中的争议或者尝试练习中的错误展开讨论、争辩、反思,老师适时介入,点拨提升,做到点拨时抓住关键,一针见血,使学生的顿悟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表达组内共识的机会。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对课本只是提出疑问。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与体验。

  3.课后训练达标

  根据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有必要及时巩固。在本环节的研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层训练、学生自结、当堂检测。分层训练一般是以书中相关练习为主并适当整合、穿插和延伸。分层训练的设计分为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完毕进行学生自我小结。学生自结不到位或者还有疑问的教师要进行当场答疑。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测,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内容一般选择补充习题上的相关题目,题目选择时注意典型、适量,要确保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让师生都得到了教和学的及时反馈,而且无形中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当堂达标的学习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几个途径

  1.模仿例题设计预习题,培养自学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模仿例题或练习题设计预习题,以把例题中的数字变小、由浅人深从易到难的方法,促使学生特别是对数学学习差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求知欲望。

  2.发展思维、拓宽思路,培养自学能力

  发展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促进思维发展,拓宽思路。课本例题和练习题中,不少题在解法上都不是唯一的。这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调动学生思维的潜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例题“三年级一班有43 人,二班有46人,每人买作业本9本,两个班一共买多少作业本?”之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题:五年级一班植树小组,第一组20人,第二组22 人,要求每人都种3课树,两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做题之前,教师提示这道题能有几种解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几种方法做出答案。学生做题中气氛热烈。

    73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