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质量

庄宇 224分享

  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适当适量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

  一、布置阶梯型作业

  数学新课程改革突出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普及性,同时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千姿百态、性格各异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与思维方式,这也导致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能力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和要求的题目,让学生有选择地练习。对学困生只要求做基础题,尽可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中等生则要求掌握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再补充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拓展其视野。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机会,获得同样等次的评价,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达成“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尽可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布置实践型作业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也需要用数学来解决,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的实际运用,提倡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后,安排学生走进农户,调查了解农业生产情况,然后绘制成统计图表;学完利息、税率、折扣等问题后,要求学生去银行、税务所以及超市,了解相关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在组织学生踏春或旅游时,让学生设计游览计划、如何租车、怎样构票等。这样既使学生通过实践,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相互交流、协作的精神,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布置操作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掌握的技能越多,思维越灵活。”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天生喜欢动手去做一做、试一试,因而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的题型。

  画一画: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中,对所学的点、线、面、体等,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画出线段图,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量一量: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除要求学生记住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回家用直尺量一量周围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并记录下数据,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观念;教学面积单位时,也可以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量一量周围物体表面的面积,感受物体面积的大小。

  做一做:比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不能单纯让学生记忆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几个指针等一些结论性语言,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仿家里的钟表,做一个简易钟面,并相互交流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自己做时的一些体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使得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进一步弄清钟面的结构,理解时、分、秒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是美国某大学的喊出的口号,这里的“做”,就是强调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而我国的小学生缺少的就是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练习的设计与强化。

  四、布置竞赛型作业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激情,教学中适当运用竞赛,可以使学生对参与的欲望表现的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等显著增强。因而数学教学中,要设计恰到好处的竞赛型作业,可以结合当天的学习内容,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产生竞争意识。比如学习表内乘法、除法时,我就设计了“看谁背得多”,让学生之间比赛;设计“看谁背得准”,让学生和家长比赛。这样既满足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得他们获得成功体验。

  五、布置交流型作业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方法多样。因而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可以布置一些交流型作业,可以是口头的说,也可以是数学日记或解题反思。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法

  1.明确作业布置的目的

  布置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课程下的作业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应当成为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所以作业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究,体验。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分析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2.1 年龄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十二岁左右,在农村这个年龄会更大。

  2.2 心理:

  (1)、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认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

  (2)、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并出现高峰,各种日常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或支配。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都极为敏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相比较,随着年级的升高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步加强,但仍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变化无常的状态之中。

  (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

  (4)、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日渐增加,使得一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学生正处于勤奋或自卑的心理阶段,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5)学习方面:

  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升到高年级后,学习负担比低年级重,语文、数学的作业相对增多。

  2.3 学科基础的掌握

  长期以来,由于学生个体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不相同,就导致学生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学生自我认识和理解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两极分化加巨现象。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对相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完全不同,这种现象在农村更突出。

  3.作业的合理布置

  作业的合理布置要根据高年级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的布置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实行分层布置具体要求。即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不同学生做具体要求。作业布置尽量做到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已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应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作业实行行分层布置具体要求。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难度就不做。如果因为有难度就不做,那是对学生不负责,对教育事业的一种伤害。

  我至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和实践,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以教师作业为主导,小组作业为向导,自己的作业为主要。

  3.1 以教师作业为主导

  教师的作业针对全班,主要布置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量不必过大,能体现当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就行。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在作业中起主导作用。这部分作业重在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2 小组作业为向导

  在掌握当节课的主要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按照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后由小组成员集体商量布置本小组作业。老师指导小组根据本组成员共同存在的问题,选重要的做。这部分作业重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3 自己的作业为主要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中,存在困难的部分做成作业。用以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进而由老师引导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应用。

  针对农村高年级学生,这样的作业布置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尊重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4.及时批改

  及时批改的好处在于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知之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关于作业的布置,需要我们研究并改进的地方很多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质量,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乐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观察和参与生活,使每一位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

    73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