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质量

庄宇 224分享

  数学课外作业的主要功能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与内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过程,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作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师生是进行交流的桥梁,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误区及对策

  一、课外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较大

  目前布置作业的时间大多在下课时间或下课前几分钟匆忙布置,可以说是为了布置而布置,随意性很大,这样常使学生感到作业无趣或不知所措。有的老师甚至随意翻开课本,让学生从第几题做到第几题。学生在此情形下完成的课外作业,质量是很难有保证的。

  2.数量过多

  不少老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把学生看成是无限容量的存储器,认为做得多才能记得牢,甚至要求学生把做过的练习册、考过的试卷都一字不差地抄几遍。这种超量繁多的课外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对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没有直接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疲劳度,导致学生厌恶乃至放弃课外作业。

  3.形式单一

  据调查了解,多数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特征是“三个基本”: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机械补充与延伸,基本上是书面作业,基本上是抄抄算算。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反感,最终会导致学生放弃。

  以上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课外作业误区的应对策略

  1.课外作业要体现出“少、精、全”

  “少”,即为合理控制作业量,争取以最少的训练量达到最深层的训练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根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反复斟酌,仔细推敲。根据每一个不同的训练目的选择制订学生最合适的训练题目,以最少的训练量完成最终的训练任务。

  “精”,即课外作业要能够集中反映这一节课内容中的精华,凸显一节课内容的重难点,落实教学意图。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中联系紧密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全”,即所布置的作业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有的放矢,精心选择相关内容再布置课外作业,并且要求每节课所布置的作业都要符合教材、学生的情况,切合实际,切忌过深过难,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可过分降低练习的层次,使学生练而无效。

  2.课外作业要体现出趣味性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3.课外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作业中。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家庭作业一般分为巩固性作业、准备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

  4.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由于受自身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必然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完”的现象。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自己的“果子”。

  学生的课外作业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题为必做题;第二类题是提高题,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部分学生可以不作要求;第三类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并完成。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不再有困难。其实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课外作业

  一、统一作业

  1.预习。对于每课的新授知识,学生不能无准备地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设计好预习的方法及步骤交给学生,学生遇到疑问要和同学商讨。然后选择练习题尝试解答,经常预习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

  2.对于课本上一些课堂上做不完的习题,可统一布置给学生做。因为课本上的题目大部分是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必须会做。

  二、自主作业

  根据课堂目的要求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水平的习题,习题的数量、深度、广度,只规定下限,不规定上限。

  1.自选型

  根据课堂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能力,设计一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道解答,例如在教学解比例时,设计习题如下:(只选择其中的四题)

  2.自觉型

  根据教学进度,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阅读课外书籍,寻找和选择习题,摘录下来,并加以解答。例如在教完圆柱体积后,要求学生选2~4道应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的应用题。

  3.整理型

  教完一单元后,或在期中、期末复习阶段,在课堂复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教师规定题型及整理的范围、深浅程度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元、期中试卷的设计。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或者让学生相互解答,或者选其中2~3份试卷,教师再印发给学生选作。

  三、自编作业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自编符合要求的题目,具体如下:

  1.仿编

  让学生根据生活实践,自编一些与课堂学习的题目相关的内容。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例5:有两瓶果汁,小瓶果汁600mL,小瓶果汁是大瓶果汁的2/3大瓶果汁有多少毫升?根据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仿编两道题并解答。

  2.给出数量名称编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给出一定的数量名称,按要求编出应用题。

  例如:在教学完正反比例应用题时给学生四组数量名称,每组编出两道正比例应用题和一道反比例应用题。

  (1)单价、数量、总价

  (2)速度、时间、路程

  (3)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四、实行自主作业、自编作业、统一作业相结合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必须依靠外部动作逐步内化,以及开放的作业形式和统一的要求相结合,从而使它们的优点互补,既给学生“米”下锅,又让学生找“米”下锅,同时又让学生造“米”下锅。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广泛交流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设计课外作业及自编作业,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力。学生能通过分析、比较,从抽象的知识结构发展成具体的数学知识,自己编题自己做,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对知识分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一作业、自主作业、自编作业相结合,题型多样,深浅不一,只规定下限,不规定上限,这对各类学生都能照顾到,既不使优生“吃不饱”,又不使后进生“吃不了”,又能照顾到中等生,使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才思,从而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既减轻了后进生的学习负担,又扩展了优等生的知识视野,让所有学生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4.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想编题,学生必须翻阅有关资料,才能使编题既符合文理,又符合事理,同时又符合算理,这样,学生就自觉养成主动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运用相结合,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和空间思维能力。

    7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