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行为人,而不是学习的容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作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爱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的不断丰富,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变得多样,仅仅依靠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要“会学”,才能在课堂之外的大千世界里,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自由地获取更多、更广、更新鲜的知识血液。更何况,学生不能一辈子待在学校里,等教师给他们灌输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后,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将来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准确的学习目标,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课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积极回应教师,课下循环复习,概括总结,学生一直处在自觉的、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中不断地鼓励自己、挑战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数学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会提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途中会经历困难、错误、挫折、打击,这就需要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具备了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放弃,最终难关被闯破,错误被纠正,在挫折中成长,在打击中坚强。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力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多学科目的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并兴致勃勃地从事学习活动,所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应投入更多的感情因素,走近学生,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从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利用教师和数学科目的连带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感情;比如构建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树立信心,放下包袱,畅所欲言,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再比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是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加深印象,也可以是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置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等。

  2.开展教学竞赛,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适当地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就是利用了学生的好胜心,对于成功的渴望。在一个竞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和反应都会比平常更加努力、更加积极,因为他们想要成功,想要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的羡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竞赛游戏,比方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看谁想到的方法多而且妙”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大显身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再有,就要注重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竞赛开展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了问题,获得的却是教师简单的一句“对”或是“错”,这样简单的评价,只会让学生原本激情澎湃的心,静下来,冷下来,学习的热情淡下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美言”:比方“哇,真棒,老师都没有想到这种解法。真厉害!”“你的方法很好,比以前进步多了,要继续加油哦!”等,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把竞争引进课堂,比谁学得又快又好。注意力的持久性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有所增强,在同一课堂上的注意力可持续10―20分钟,这为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数学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标新立异,想人未感想,思人未感思。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在自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小数学家协会”,“数学难题咨询小组”,“数学趣题解答小组”等,以培养他们自学活动能力,并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加以肯定,引导他们不断完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的力必要条件。

  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1)咬文嚼字:数学是一门严谨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语言简练、严密、准确、抽象。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反复咀嚼、推敲,认真分析,仔细缜别,方能领会其。如: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这里就要教会学生“咬文嚼字”,理解什么是“单位1”,“平均分”,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2)相互转化:数学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画出图表的能力,根据图形写出结论的能力,用符号表述定义、法则、性质等能力。如:圆的直径的理解(通过圆心并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借助图形,及字母表示,清晰易懂。(3)读懂题外之意:数学语言精练、严密,隐含有丰富的“题外之意”,在阅读时要琢磨琢磨,切磋切磋,领会题外之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经常是从书本上或从教师的口中传递给学生,学生自己的思考被教师替代了。显然没有独立思考,知识不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因此,也就不可能被保持下来,反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才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欲望,有了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例如: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学生1问:“为什么2+2=2×2,3+3≠3×3呢”?我适时表扬该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并未作答,而是将问题交给全班学生去思考,接着许多学生争着发言,学生2、3、4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2与2×2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而3+3与3×3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3+3表示2个3相加,3×3表示3个3相加,所以2+2=2×2,而3+3≠3×3,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在实际教学法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与鼓励,学生从怕思考到敢于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1.课堂上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

  2.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

    738060